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孔府旧藏

34 6
发表于 昨天 15: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赞颂孔子的话。宋人也曾发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九十三)的感叹。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创立了儒家思想学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代师表等。据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率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其言行语录被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整理而成儒家经典《论语》,为历代所推崇: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禮》《乐》《易》《春秋》);其思想经战国时鲁国邹人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的发展,以及战国晚期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的集大成,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先秦儒家政治思想体系。
西汉中期,汉武帝(公元前 141 -前87年在位)接受了董仲舒(公元前179 -前104年)“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提议(《汉书·董仲舒传》《汉书·武帝纪》),至此儒家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正统思想的地位开始被确立(至隋唐时期被全面确立),延续时间长达两千年。
孔子去世后次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命人在孔子旧宅立庙,并按岁时祭祀,此即今日曲阜孔庙和祭孔传统的由来,历代延续,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同时朝廷及各地方政府也每年都在学校中祭孔,奉祀孔子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政教活动。本单元主要展示了汉代孔庙相关碑刻、明清以来孔子相关绘画和孔庙所存与祭孔相关的文物,从中可窥见孔子在古代各个时期所受到的无限推崇。


孔府旧藏01.png
孔府旧藏02.png
孔府旧藏03.webp

评论6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8 | 查看全部
孔府旧藏
牙牌之制始于明代,又名朝参牌。为保障皇宫的安全,所有在京官员均佩带腰牌参加朝会,无牌者不得进入宫禁。此牌为衍圣公驻京期间的凭执之物,正面刻"衍圣公"三字,背面刻"朝参官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与借与者罪同,出京不用",侧面刻"文字柒百柒拾叁号",为文官"文"字序列。
孔府旧藏04.webp
孔府旧藏05.webp
孔府旧藏06.webp
孔府旧藏07.webp
孔府旧藏08.webp
孔府旧藏09.webp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42 | 查看全部
"商周十供"是清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到曲阜祭祀孔子时,作为祭祀孔子的祭器御赐孔府的。在此次祭孔典禮中,乾隆皇帝看到孔庙中所陈祭祀禮器多为汉代所造,不足以彰显孔子的"帝师"身份,特令将内府所藏10件商周青铜器颁赐给曲阜孔庙。孔府档案记载乾隆皇帝颁下御旨:"兹临幸曲阜,祗谒先师,阅视所列各器不过后汉时所造,且色泽亦不能甚古。惟兹昌平圣里,宜陈法物,以为观美,著仿太学之例,颁内府所藏姬朝铜器十事,备列庙庭,用惬从周素愿。俟联回銮后,慎选邮发,交与衍圣公孔昭焕,世守勿替,以副朕则古称先至意。"

十件青铜器分别为:"册父乙"卣、"木工册"款兽面纹铜鼎和兽面纹铜觚,3件商朝青铜器;双立耳方形四足鬲、饕餮纹双立耳铜甗、铜牺、"伯彝"兽面纹铜簋、夔龙纹簠和窃曲纹铜簋6件西周青铜器;以及1件东周错金银夔凤纹铜豆。
商周十供.webp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43 | 查看全部
明彩绘《孔子圣迹图》由三十六幅精细的画作组成。此图集主要依据《史记·孔子世家》,同时融合《论语》及《孔子家语》等经典,向世人展现孔子的嘉言懿行。画中所描绘的服饰、器物、山水与人物表现了明代绘画的风格,也再现了孔子生平的重要事件。本展选其中的四开,分别是"尼山致祷""问禮老聃""删述六经""汉高祀鲁"四个与孔子相关的标志性故事。

尼山致祷(图1):孔子的母亲颜氏在尼丘山上祈祷后,第二年(前551年)生下孔子。孔子生来头顶的形状是中间低,四周高,像尼丘山一样,故起名叫孔丘,字仲尼。

删述六经(图2):孔子回到兽国,没有得到重用,孔子也不求出仕为官,他整理古代文献,序《书》,传《祖》,删《诗》。正《乐》、序《易》,修《春秋》,以诗书椿乐教育弟子,弟子三千,身送六艺者有七十二人。

问禮老聃(图3):孔子三十五岁,和南宫敬叔一齐到周地去,向老子问禮,因为老子曾做过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官吏),熟知周禮,所以孔子特向老子请教。

汉高祀鲁(图4):孔子死后,人们每年按时祭祀孔子墓。孔子故居被改作庙宇,保存着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书。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经过曲单,曾以太牢(猪、羊、牛三性)祭祀孔子。
《圣迹图》三十六开选四 明01.webp
《圣迹图》三十六开选四 明02.webp
《圣迹图》三十六开选四 明03.webp
《圣迹图》三十六开选四 明04.webp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46 | 查看全部
尼山,原名尼丘山,传说礼子之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此作用细腻笔法表现建筑和人物,从绘画风格判断其年代当在北宋末至南宋初。画面主体表现一女子由侍女作陪、在临水平台上的香炉前祈祷的场景——与本展中同时展出的孔府旧藏《圣迹图》之《尼山致祷》图式如出一辙。此作旧藏日本,题签"祷尼丘山",说明表现的正是孔子圣迹题材,亦可能是目前已知存世最早的孔子圣迹画作。此画至少在室町时代(1356-1573)就传至日本,属于"古渡品",箱书中保存了多位古代日本学者的纸本记录。日本早在大宝元年(701)就开始祭祀孔子,祭孔活动在德川幕府(1603-1868)时期盛极一时,藩校和乡校中,多建有孔子庙并辟专门祭祀孔子的场所。在东京、德川五代将军纳吉于1690年创建汤岛圣堂,以作为讲授、传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和祭祀孔子的专门场所。
祷尼丘山图 宋.webp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47 | 查看全部
《孔庙之图》是七十一代孙衍圣公孔昭焕为迎接乾隆皇帝第五次幸临曲阜,奉禮部之命于乾隆三十五年(1776)十二月绘制的,图中的题签特别标注了乾隆皇帝驾临孔庙时拟行走的路线以及休憩请安等场所,可以想见当年迎驾准备工作的认真细致。

《孔林之图》约与《孔庙之图》绘制于同一时期。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
孔林之图 孔庙之图 清·约乾隆三十五年.png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52 | 查看全部
此绢本设色作品细绘了孔子在山林瀑布间的讲学情景。孔子头戴禮冠,着大袖宽衣,手执如意,怀揽凭几,端坐在松杏树下的平石上。直面的一弟子拱手,恭敬聆听;其左侧则有三弟子侍立,身姿各异。画面下方,另有十六弟子沿着蜿蜒的山道而上,三两交谈。
孔子讲学图  明  01.webp
孔子讲学图  明  02.png
孔子讲学图 明.webp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