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赞颂孔子的话。宋人也曾发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九十三)的感叹。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创立了儒家思想学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代师表等。据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率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其言行语录被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整理而成儒家经典《论语》,为历代所推崇: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禮》《乐》《易》《春秋》);其思想经战国时鲁国邹人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的发展,以及战国晚期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的集大成,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先秦儒家政治思想体系。 西汉中期,汉武帝(公元前 141 -前87年在位)接受了董仲舒(公元前179 -前104年)“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提议(《汉书·董仲舒传》《汉书·武帝纪》),至此儒家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正统思想的地位开始被确立(至隋唐时期被全面确立),延续时间长达两千年。 孔子去世后次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命人在孔子旧宅立庙,并按岁时祭祀,此即今日曲阜孔庙和祭孔传统的由来,历代延续,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同时朝廷及各地方政府也每年都在学校中祭孔,奉祀孔子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政教活动。本单元主要展示了汉代孔庙相关碑刻、明清以来孔子相关绘画和孔庙所存与祭孔相关的文物,从中可窥见孔子在古代各个时期所受到的无限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