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平泉孔庙

246 2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平泉孔庙
文/梁宗学

这次,我随县职工作协到张坞镇平泉村做文化调研,照例拜会孔子庙。这是我的第二次拜会,已过五六年,村子有了不小变化,这一片民居挤挤挨挨,街巷纵横,我已找不到旧址。陪同的村干把我们引到一堵长长的砖墙边,说里面是孔庙旧址,旧址成了民居,民居大门紧闭,即使能进去,相信也看不到孔庙一点信息了。这一片烟火气十足,就是不闻文化味。这一天暑气蒸腾、湿热难耐,但我们都久久不愿离去,徘徊、指点、叹息,仅此而已。村干部说,村里髦耋老人还记得,孔子庙大殿三大间,内塑孔子像,两边有弟子颜回、曾子陪侍。

平泉孔庙是无处追寻了,但它曾为当地、乃至宜阳最重要的文化符号的论断是无人能否定的。

孔子开创的儒教贯穿于中国文化史、教育史,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孔庙对国人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孔庙多建在县城、都市,穷乡僻壤难以见到;大规模建造孔庙是在明清时期。而平泉孔庙依山傍水,远离城区,并且建造时间在西汉初年,有着极其特殊的深远意义。

平泉孔庙大致在20世纪50年代颓圮,只遗留明代新安大儒吕维祺写的碑文《平泉庄至圣庙记》,让我们了解该庙约略。

《平泉庄至圣庙记》记载,“汉儒张子房构先师行宫,至唐李德裕、宋张思叔复修之。”由此看出,西汉初年乡贤张良,为纪念孔子留迹,最早在此修建“先师行宫”,先师行宫实际就是孔庙。据此推算,平泉孔庙建造时距离孔子去世仅200余年,距今2200多年了。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宜阳文脉之源》,写的是宜阳县城的文庙,文庙就是孔庙,专祀孔子,用于纪念孔子、弘扬儒学。孔庙为何就叫成了文庙呢?因为孔子的从政、治学、修身的思想有利于统治阶级,所以从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大行其道。历代统治者也不吝溢美之词来敬重尊崇,唐玄宗开元年间,尊孔子为“文宣王”,明代统治者尊孔子、关羽为文武二圣人,各地修建孔庙、关庙成风,人们敬称关庙为“武庙”,相对而言,称孔庙就为“文庙”。因为统治者尊孔,上行下效,政治正确,所以古代府、县都建有文庙,大规模建庙应该是明清时期。宜阳县城的文庙建造更早,应在明代以前。元末曾任宜阳尹的刘杰在《宜阳县兴学记》中写道:“大成至圣文宣王庙暨儒学,旧时县治南,后迁市西,经始年月,无碑刻可考。”由此推断,文庙初建应不迟于元代,因刘杰是元末宜阳县尹,后投降,明初又在宜阳县衙供职。这个时候文庙迁“市西”,说明明代以前文庙已经存在。文庙原来在“县治南”,经历沿革,因“无碑刻可考”,刘杰都弄不清,我们自然也很难说出究竟。不过他说迁往的“市西”,就是原宜阳一高所在地,现西街初中所在地。刘杰为何把“文宣王庙”和县“儒学”并称呢?因为孔子是儒家的鼻祖,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人们还耳熟能详,所以县级文庙同时兼有学宫性质。刘杰在《宜阳县兴学记》中,对明洪武元年知县郑桂发重修儒学大加赞扬,说明郑桂发任上宜阳文庙儒学有大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宜阳文庙建于明代以前,其兴盛在明初。               


平泉孔庙.png

评论2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平泉孔庙比县城的孔庙早得多,距今有2200多岁了,那时儒学尚未盛行,孔子的地位也未那么高。我没有考证过张良之前有没有人建过孔庙,不敢妄言这是全国第一座孔庙,但至少可知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孔庙之一,仅此就很了不得了。爱恨总有源。平泉怎么能建孔庙昵?《平泉庄至圣庙记》说汉儒张子房构先师行宫,就是为了纪念孔子在此留迹。平泉距离孔子家乡千山万水,他怎么会在这僻壤之地留迹昵?当地传说,很早以前,孔子来洛阳探寻洛宁长水“洛出书”处,返回洛阳,途经平泉,村西南北流向的七峪河水暴涨,弟子们搀扶老师,背负书箱渡河,一没留意,书箱掉入洪流,弟子拼死抢捞,才捞上岸,可书箱己进水,那时的书是以竹简或木简制成,因而只能住下晒晒书。晒书地在今平南村东北角的高地上,快要晒干时,一场大风刮起,书简吹落高地下边的庭院中,弟子们走下拾起装箱,所以人们传说,“上有晒书台,下有落书院。”这样就有了晒书台、落书院的遗迹。该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明代流行的《圣迹图》,是当时画家将孔子人生主要经历绘的连环画。该图书记载,孔子在春秋末年,曾千里迢迢,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趁便拜谒孟津的“河出图”、洛宁长水的“洛出书"地,他从“洛出书"地归途经过了平泉庄。当地“麒麟冢”的传说也与圣迹有关,当地人说,一农夫清早在平泉西南坡犁地,不巧母牛生犊,农夫赶忙回家拿柴取暖,返回后母牛己生,但牛犊让人惊呆:头上有角,身上有麟,似牛非牛,似龙非龙,还昂首翘尾,咬食犁面。怪物不祥,留之何用!于是用鞭杆使劲抽打至死,草草掩埋,拢一土堆。农夫愚味,不知打死的是麒麟。孔子听说该事后,专程带弟子来祭拜、修墓。麒麟是灵兽,它的出现是盛世灵光的预兆,它被打死,则预示天下将乱,孔子后悔来迟,伤感不已。“至圣先师”“万代师表”、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此留迹,是我们宜阳的文化瑰宝,应当格外珍视,建庙纪念正当其时。谁是第一位建庙人呢?首创者身份肯定不一般。他要有一定的影响力,一定的财力,一定的见识,一定的协调能力。这位就是张良!他是“汉初三杰”之一,是智慧的代名词,成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刘邦为他独创的,甚至没有他,中国的历史可能改写。而这样伟大的人物正是我们宜阳人。宜阳人纪念孔子在家乡留迹,建造孔庙顺理成章。但因为资料的缺失,部分人不太认可张良是宜阳人的说法。而平泉孔庙正可作为又一物证、佐证。张良为宜阳人已有许多材料证明。乾隆版《宜阳县志》尊张良为宜阳乡贤。《史记.留侯世家》说,“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他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韩国地盘在今河南中西部,宜阳曾为韩国国都,张良其祖、其父曾“五世相韩”。宜阳韩城镇有韩王冢,县志记载,冢附近有韩国贵族墓群,张良祖坟也在此。韩城镇东北有个村庄名叫子房村;韩王墓东侧不远有座墓,人称留候冢。韩城镇西的水沟庙村,县志记载有“纳履桥”。坐落在旧宜阳一高院中的文庙,设有乡贤祠,祀有宜阳籍的历史名人11个,张良排在首位。文庙正对着锦屏山的文笔峰,峰腰有张良专祠,祠旁有碑,上刻明代宜阳知县王廷议的巜汉留侯祠记》,其中写道“屏山之麓,子房故里……留侯,韩人。宜阳,韩地。”他直言宜阳是张良故里。而这座平泉孔庙,最早构建者就是张良,他熟悉这片土地,熟悉这段历史,他敏锐发现孔子思想内涵,在此首建孔子庙,平泉孔庙完全可以作为认定张良出生地的佐证、旁证。李德裕是孔庙的第二个修复者。平泉庄因平地涌泉而得名,外地也有平泉村,而该村因李德裕而声名远扬。李德裕是唐朝四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的李党领袖,李商隐称其为“万古良相”,康熙版、乾隆版的《宜阳县志》,分别记载:“平泉庄,唐李德裕书庄也。”“平泉庄,唐李德裕别业。”据此可知,平泉是李德裕的另外一处产业,读书的地方。李德裕是河北赞皇人,在洛阳做官,何以在此置产业呢?可能是此地交通便利,茂林修竹,环境幽美,更有可能是此地文化丰厚。他在此读书、游览时,看到张良建造的孔庙残破不堪,处于对孔子敬畏和对张良的尊重,着手修复之,功德无量。
平泉孔庙02.png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宜阳大儒张思叔是第三位平泉孔庙的修复者。《宜阳县志》记载,张思叔“名绎,字思叔,寿安东七里店人,北宋著名乡贤,卒赠翰林学士。”他是“二程”(程颐、程颢)之一程颐的高足,北宋著名的儒学大师,“寿安东七里店人”,即锦屏镇东店村人。锦屏山文笔峰的半山腰有“张思叔读书处”,明代知县刘敏宽,在《修思叔先生祠记》中说,他少年时读《座右铭》,感叹再三,仰慕先生为人,遗憾生不同时,做宜阳县令后,立即打听其位置,得知“屏山之麓,与学宫相对,世传为先生读书处”,然后“捐俸饬材"整修。 明代宜阳县令李日强在《宜阳儒学题名记》中,要求儒学教官效法“子房之节义,思叔之学问”,鼓励他们追求实效,经得起后人评说。明代王邦瑞之子王正国,和其父一样,都是进士出身,他曾撰写碑文《新修宜阳学碑记》,告诫学宫诸生,“遇则建子房之事功,不遇则修思叔之道德”,就是说,有机会做官,就像张良那样建功立业,如无机会做官,就像张绎那样,做个道德高尚的人。可见张绎是宜阳道德学问的一面旗帜。明代宣德年年间,平泉人张孝玉对孔庙进行了重修。据宜阳文化名人许武章先生考证,又过了近200年,正殿倾圮,圣庙破损严重。天启辛亥年,河洛大儒王惺所门人、平泉人张凌霄,毅然以圣庙修筑为己任,重修孔庙。张凌霄相携道士姚清晨,“合一乡之财力,而天谷又鬻产得金,毁室易木”,修复大殿3楹,新增棂星门、暖阁等建筑。正殿供奉孔子,并以孔门弟子颜回、曾子配祀。功成,又请河洛大儒吕维祺撰写了《平泉庄至圣庙记》,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平泉庄至圣庙记》的作者吕维祺是明代新安县人,著名的理学家。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南京户部右侍郎,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打洛阳,吕维祺抵抗被俘,在洛阳周公庙与福王朱常洵一起被害,终年五十五岁,被明王朝追谥太子少保。调研结束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孔子庙遗址东边不到二十米,是刚建起的该村张氏祠堂,金碧辉煌,规模很大,慎终追远,里面应该祭有张孝玉、张凌霄吧。而乡贤大儒们修造的至圣庙,不知是否再有人修复,它有2200多年了。
平泉孔庙03.png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