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圣人孔子与“活着的圣城”商丘

37 0
发表于 昨天 21: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53754_aee51d27-fa7e-4bab-9b6a-938bd9d0335d.jpg


“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漫步商丘古城,仿佛穿行在殷商文明、儒家思想起源、发展、传承的时光隧道之中。
孔子的祖先之国在宋国,血统源于殷商王室、宋国公族。唐代“三孔”在商丘宁陵县。商丘是殷商文化之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寻商探宋之地,承载着孔子及其先祖的千年足迹。商丘,这座“活着的圣城”,不仅传承着灿烂的殷商文化,更弘扬着孔子的儒家思想。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的格局,深刻体现着儒家文化“内圣外王”的精髓,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
至圣先师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商丘这座“活着的圣城”之间,存在着血脉与文化的双重联结。这种联结不仅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中,更在当代社会持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从殷商文化的发源,到孔子儒家思想的形成;从王亥开创商业文明,到当代儒商走向世界;从孔子的大同理想,到今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商丘古城体现儒家文化建城智慧,到当代文化创新的生动实践——商丘以其四千年的文明积淀,谱写着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壮丽史诗。
血脉渊源:殷商后裔的圣人之道
孔子自述身世时曾言:“而丘也,殷人也。”这一自我定位的背后,是孔子与殷商文化深厚的血脉渊源。孔子的先祖可追溯至商族始祖商契,这位在商族首创契刻文字的先贤,被舜任命为司徒,负责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伦教化,史称“契敷五教”。这一文教传统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中华文明四千年的文教传承,从商契到孔子,再到北宋时期的应天书院,一脉相承。
商朝开国之君商汤是商契的第十四代孙,也是孔子的祖先之一。他“网开三面”的故事展现了对生命的仁爱,“桑林祷雨”则体现了他对百姓的责任感。商汤以仁治国、宽以待民,推翻了残暴的夏桀,成为千古仁德之君的典范。周灭商后,微子启受封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之祀,开启了商宋一脉在商丘的传承史。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担任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商丘市夏邑县),这也是孔氏得姓的起源。
“我们脚下的土地,与儒家文化的根脉是连在一起的。”今年9月28日,在孔子诞辰2576周年之际,商丘市国学公益大讲堂在商丘古城文庙书院开讲,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商丘古城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张学勇的这番话,道出了商丘作为殷商文化发源地的重要地位。张学勇在讲座中明确指出:“我们商丘,在古代是宋国的所在地。而孔子的祖籍,正是宋国。”
253754_95c358e7-6ed5-4964-98b6-ded03269b0b7_batchwm3659571.jpg
253754_6e1cb1dc-2f52-4d0c-9b12-4b04163b3308_batchwm3700116.jpg

文雅台
文化传承:殷商文明的创新发展
孔子在宋国的经历,生动展现了他对文化传承使命的自觉担当。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与弟子在宋国檀树下习礼传道时,宋国司马桓魋欲加害孔子,命人砍伐檀树。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孔子毫无畏惧,坦然道:“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这一“过宋伐檀”的典故,成为孔子在危难中坚守文化使命的生动写照。
在睢县匡城被误认为是阳虎而遭围困时,孔子更是镇定自若地说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文化使命感,使孔子在危难面前始终坚守信念,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毫不退缩。
商丘作为殷商文化核心区,为孔子思想提供重要滋养。孔子推崇的礼制、谦逊德行等思想观念,都与殷商传统一脉相承。孔子对殷商文化的继承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在批判中创新。他一方面传承殷商文化中的仁德思想、礼制传统,另一方面又摒弃了殷商时期的一些不合时宜的习俗,实现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种仁德思想的传承,从商汤、微子到孔子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
圣城气象:圣人文化的历史积淀
商丘作为“活着的圣城”,其文化魅力集中体现在圣人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商丘师范学院教授李可亭认为,北纬34.5度线被称为古代世界文明线,作为“中华圣人文化圈”核心和原点的商丘,则是这条文明线的东端和龙头。宋国是“中华圣人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学派皆出自宋国。
在这个独特的文化圈内,诸子百家中,老子、庄子、墨子的故里,以及孔子的祖居之地,均在商丘附近。他们的思想学说与孔子儒家思想相互影响,共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思想根基。商丘古城府县同城的“双中心结构”独特建制,正是中华圣人文化多元交融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现存的归德府文庙大成殿与明伦堂以其独特的“左殿右学”格局,见证了明清时期官学制度的兴盛,也展现了古代“尊孔为先、教学为本”的治学思想。
唐代是商丘与孔子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因辽海战乱波及山东,朝廷诏令孔子第三十三代孙、褒圣侯孔德伦迁居至宋州宁陵县。朝廷在此敕建孔府、孔庙、孔林,史称宁陵“三孔”,使商丘在此后175年间成为继曲阜之后又一个国家级祭孔和圣裔传承中心,承担起延续孔氏血脉与文化使命的重任。
253754_38537d77-3603-41f7-88f4-50dcf047745a_batchwm3701930.jpg
归德府文庙

归德府文庙祭孔
253754_536552cb-39a4-4e28-95a2-202d5a74cfc8_batchwm3702789.jpg
芒砀山夫子崖孔子避雨处
253754_88fe9e34-537d-4696-bf47-f03ab05669f7_batchwm3703510.jpg
帝喾陵
商脉相承:开拓精神的古今贯通
商丘不仅是仁德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商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学术界研究表明,商先公王亥是中国商业的发明者,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商丘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发源地。王亥驯牛开展贸易活动,开创了华夏商业文明的先河。这种商业基因在孔子身上得到了新的诠释。
孔子周游列国,传播理想,其胸怀天下的格局,与商族先祖的商业开拓精神一脉相承。孔门弟子端木赐(子贡)是一代儒商的典范,他将孔子的伦理思想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实现了“义利兼顾”的经营理念。《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种将儒家思想与商业智慧完美结合的典范,开创了中国儒商文化的先河。
从北宋应天书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到当代豫商走向世界的开拓,商丘始终延续着商业文明的传承。今日商丘通过举办华商文化节等活动,搭建全球华商交流合作平台,让传统的商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根植中原的豫商秉承儒家思想走向世界,而商丘始终心系天下华商,传承着这一悠久的商业文明。
当代使命:圣城文化的传承创新
商丘是仁义之城、忠烈之城。今日的商丘,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
这座“活着的圣城”不仅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归德府文庙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祭孔建筑,其独特的“左殿右学”格局,在全国都是凤毛麟角,至今仍在传承着儒家文化的精髓。现存的文庙大成殿建造历史可追溯至元代初年,经过明清两代的修缮扩建,形成了现今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的规制,展现出北方官式建筑稳重雄浑的特点。
在商丘古城,古老的历史建筑与当代的文化活动和谐共存。传统的祭孔典礼与现代的国学讲座相得益彰,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商丘作为一座“活着的圣城”,其生命力不仅体现在悠久的历史中,更体现在对当代生活的积极参与中。商丘古城不仅传承殷商文化,也是传承孔子儒家思想、中华圣人文化的典范。当下传承“中华圣人文化”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中华民族和世界充满希望,充盈仁爱和动力。
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礼记·礼运》中描述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理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今天的世界和中国还要走向大同,汲取孔子儒家思想的智慧,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永续发展,提供不竭的智慧和动力。
商丘作为“殷商之源”和“活着的圣城”,正在通过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为中华民族和当代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商丘日报报融媒体记者 白鹏)
253754_b82688f7-b97b-4386-b7ef-a0b2d5e101ef_batchwm3704122.jpg
阏伯台
253754_a5ba7524-eef5-4446-be92-7de69e2309e9_batchwm3704537.jpg
汤王台
253754_bbfeb7a9-de6a-4c19-8f9a-011afda49cba_batchwm3705159.jpg
微子墓
253754_fefc95ba-5e50-4e42-a76f-fad75b0e7a73_batchwm3705749.jpg
外圆内方的商丘古城示意图。(资料图片)
253754_10dea9f8-5c10-4f42-9624-0083369938d9_batchwm3706730.jpg
孔子行教像。(资料图片)
(后记)让世界充满希望、充盈仁爱:文明薪火的当代传承
站在商丘古城墙上远眺,这座千年古城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文明传承的真谛。作为殷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地,商丘承载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脉动。从孔子“过宋伐檀”时展现的文化担当,到当代商丘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传承故事。
商丘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完美诠释了“活态传承”的深刻内涵。这座城市就像一座活着的文明博物馆,让孔子儒家思想与殷商文化在当代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从归德府文庙的祭孔大典到市井巷陌的礼俗传统,从商丘古城体现儒家文化的建城智慧到当代文化创新的生动实践,商丘让传统文化自然地融入了现代生活。
商丘,这座“活着的圣城”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文明传承的最佳范式。它不仅是殷商文明的发源地,更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源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商丘,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继续书写着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时代华章,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着生动的实践范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商丘——这座中华文化圣城,肩负着让中华民族和世界充满希望、充盈仁爱和动力的时代责任。中华民族正肩负起其应有的历史责任,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白鹏)


编辑:赵若羽
审核:郭跃旗
总监制:郭文剑 宋圣英

253754_c974c7bd-4c07-4a03-abb0-0a11736701d2_batchwm3701062.jpg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