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古代学校祭祀孔子

413 0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这是一个创设于古代建筑当中的博物馆,其中的古代建筑就是孔庙和国子监。
咱们先介绍国子监。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了我们前文提到的“辟雍”,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国子监的隔壁院,就是北京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华民族为全人类贡献的宝贵精神财富。
那么有的小伙伴就问了,孔庙和国子监有什么关系呢?这两个地方为什么要在一起?

这就要说到对孔子的祭祀活动和与它密不可分的学校教育了。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矣”,形成了“庙学合一”的全国性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庙学制度的典范,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毗邻的国学孔庙共同构成了弘扬儒家思想、赓续历史文脉的神圣殿堂。自西汉以降,从一国之君至莘莘学子,读其书、行其礼、瞻仰其为人,崇祀孔子与历代先贤先儒不仅是古代帝王尊师重道、教化天下的重要举措,也是学子接受道德教化与人格熏陶的必然途径。
在这里举办的祭孔仪式可分为释奠礼、释菜礼与释褐礼三类。释奠礼又可细分为皇帝亲祭、遣官致祭、告祭、献功等类型。这其中以皇帝亲自参加的祭孔典礼最为重要。皇帝通过以身垂范凸显国家对至圣先师的尊重,及对尊师重教与儒家思想的推崇。
《礼记•乐记》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祭孔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其作为祭孔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礼乐教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我们报道过的《北京孔庙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就整理演出了六佾舞。

这些就来自正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临展厅(正义堂)展出的“礼乐教化——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展览以“礼乐教化”为核心主题,系统梳理与展示绵延两千余年的孔庙祀典文化。展览通过“虔奉先师——祭孔历史沿革”“礼备乐和——祭孔祀典制度”“济济多士——孔庙祭祀人物”三大篇章,呈现出北京孔庙祀典的历史源流、完备礼制及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
这样严肃主题的展览却不觉得枯燥。展厅中摆放了八音乐器(琴、瑟、笙、笛等)以及佾舞舞具(龠、翟),青铜祭器(仿制品),祭器中还放置有五谷祭物,生动还原了“玉振金声,佾舞于庭”“俎豆馨香,备物昭诚”的祭祀场景。
炎炎夏日,小伙伴们和我一起共同开启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吧,追溯孔庙祀典之源,感悟礼乐文明之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力量。

孔庙01.jpg
孔庙02.jpg
孔庙03.jpg
孔庙04.jpg
孔庙05.jpg
孔庙06.jpg
孔庙07.jpg
孔庙08.jpg
孔庙09.jpg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