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隋 《 孔神通墓志 》 解读

400 0
发表于 2024-11-25 16:27: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王化昆 文/图

1928 年, 隋 《孔神通墓志》 在洛阳出土。墓志追述了西汉到北魏六七百年间被封爵以祀孔圣人的十位孔氏后代, 其中西汉四位, 东汉一位, 曹魏一位, 西晋三位, 北魏一位, 是墓志中少见的较详细记述孔氏传承的资料。然而墓志所记载与其他史料并不完全符合。可见, 被世人推崇为最完备的孔氏谱牒, 也可能存在一定瑕疵。


一、孔均父祖 记载不一



《孔神通墓志》 记载:“西汉封孔子第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 号为褒成君, 食邑八百户。孔霸之子孔光, 封博山侯, 官任丞相、 太师、 太傅、 仆射。孔光之子孔收, 袭爵博山侯, 汉平帝改封孔收之子孔均为褒成侯。后王莽篡汉, 孔均的子孙不食其禄,不受其官。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 封孔均之子孔志为褒成侯, 食邑博平县。曹魏代东汉, 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 ( 公元220年 ), 封孔羡为崇圣侯。孔羡之孙孔震, 在西晋时被改封为舜亭侯。孔震之子孔嶷( yí ), 袭爵。孔嶷之子孔抚袭爵。西晋灭亡后, 南北朝长期战乱, 未顾得着孔氏后代的封爵。至北魏孝文帝时期, 才封孔乘为崇圣大夫。”
墓志所记世系为: 霸—光—收—均。孔霸及其曾孙孔均名字及辈数无争议,《元和姓纂》“孔氏条” 所载 “霸曾孙均” 也可为证; 而孔光、 孔收父子就与其他资料不符。《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记:“孔霸, 褒成烈君。四子: 福、 振、 喜、 光。孔福, 关内侯, 生孔房, 孔房生孔均, 字长平, 尚书郎。” 就是说孔霸的确有子名孔光, 但孔均的祖父、 父亲不是孔光、 孔收, 而是孔福、 孔房。墓志载孔光、 孔收两代为博山侯, 而 《宰相世系表》 载孔福、 孔房两代为关内侯。但二者相同的是, 到孔均、 孔志父子时, 所受封爵皆又恢复到祖上孔霸的褒成君。据 《宰相世系表》 所载得出世系为: 霸—福—房—均。这与 《孔氏家谱》 所列世系相同。


二、孔光父亲 记载有歧



《史记· 孔子世家》 正义引 《括地志》 说:“汉封夫子十二世孙孔忠为褒成侯, 生孔光, 为丞相, 封侯。”在 《括地志》《孔神通墓志》 中, 皆说孔光是丞相, 所指为同一人当无疑问。然而墓志中说他是孔霸之子,《括地志》 却说他是孔忠之子。不论 《孔神通墓志》 还是 《孔氏家谱》, 都以孔霸为十三世孙, 则孔光为十四世孙。《括地志》 所说 “十二世孙孔忠”, 则孔光为十三世孙。就是说, 不仅史料中对孔光的父亲记载有异, 而且辈分也不同。
孔忠在 《孔氏家谱》 中是孔圣人十世孙, 再结合墓志资料, 则 《括地志》 说他是十二世孙、 是孔光之父恐有误。
孔羡、 孔震是父子还是祖孙?
墓志载: 孔羡之孙孔震, 在西晋时被改封为舜亭侯, 其子孙孔嶷、 孔抚相继承袭。
而 《宰相世系表》 载:“孔志曾孙孔完无子, 曹魏时其弟孔羡被封为崇圣侯。孔羡生晋太常卿黄门侍郎孔震。自羡以下袭奉圣侯。” 即孔震是孔羡之子, 而非其孙, 他们所继袭的是奉圣侯, 而非墓志所记的舜亭侯。《孔氏家谱》 也认为:“二十一代孙孔羡, 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孔震。” 确认二人为父子关系, 而非祖孙关系。这与墓志所记不符。



三、南北朝时 是否封爵



墓志载, 西晋灭亡后, 南北朝长期战乱, 未顾得着为孔氏后代封爵。
《宰相世系表》 载:“孔抚生从事中郎孔懿。自孔懿以下袭奉圣侯, 孔懿生南朝宋崇圣侯孔鲜。” 说明南朝并非没有封孔圣人之后。
《宋书· 礼记》 更可为证: 东晋明帝太宁三年 ( 公元325 年), 诏奉圣亭侯孔亭四季祭祀孔子。孔亭五代孙孔继之博塞 ( 一种棋类游戏 ) 无节制, 常在祭祀时失礼,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 (公元 431 年), 被剥夺爵位。至元嘉十九年 (公元 442 年), 又授爵给孔隐之,但因兄子孔熙先谋逆, 又失爵。元嘉二十八年 (公元451 年), 又以孔惠云为奉圣侯, 后因重病, 复失去爵位。宋孝武帝大明二年 (公元458年), 又以孔迈为奉圣侯。孔迈卒, 其子孔荂承袭爵位, 因有罪失爵。入葬于唐天授二年 (公元 691 年) 八月廿二日的《孔业墓志》 载: 孔业是先圣孔子三十六代孙。其父孔延, 是北朝北齐承圣侯, 也当是为奉祀孔圣人而封的爵位。
如此看来, 不仅在东晋、 南朝刘宋时期, 就是在北朝, 孔氏都有屡次受封的资料, 在刘宋时期, 却又屡次因故被剥夺爵位。墓志所载, 极可能是为家族掩饰。


四、孔乘孔珍 是何关系



墓志又称北魏孝文帝封孔乘为崇圣大夫, 与 《宰相世系表》“孔鲜生北魏崇圣大夫孔乘” 及 《孔氏家谱》“二十七代孙孔乘, 崇圣大夫” 吻合, 然而却与 《括地志》“北魏封二十七代孙崇圣大夫。孝文帝又封三十一代孙珍 ( 或被记为灵珍 ) 为崇圣侯” 抵牾。
《孔氏家谱》 中, 被封为各种不同名称用以奉祀孔圣人的爵位中, 为 “崇圣大夫” 者, 仅孔乘一人, 那么,北魏所封的二十七代孙只能是孔乘。果真如此, 则《括地志》“孔乘是二十七代孙、 孔珍是三十一代孙” 之说, 就与 《宰相世系表》“孔乘生秘书郎孔灵珍” 及 《孔氏家谱》“二十七代孙孔乘; 二十八代孙孔灵珍” 辈分相矛盾。

再者,《宰相世系表》 载:“孔抚生孔懿, 孔懿生孔鲜, 孔鲜生北魏崇圣大夫孔乘。” 依据墓志, 孔抚生活于西晋 (灭亡于公元 317 年), 则孔抚之后历三世 (孔懿、 孔鲜、 孔乘) 就到了北魏时期。通常说来, 中国古代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相差 25 年到 30 年。那么, 四代人相距应该是 100 年到 120 年, 从孔抚到其曾孙孔乘, 相距时间似乎长久了一些。当然, 特殊情况是会超出通常规律的。像隋唐之际大将屈突通与他的一个孙子屈突琁, 就相差124岁。

葬于洛阳的孔氏族人不少, 其中不少志主关系是明确的, 葬地大致在唐代平乐乡一带, 这可能是洛阳孔氏祖茔。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