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论语》里两处提到“子路不悦”,而且都是对着老师孔子的。《论语》共记载孔子二十九位弟子言行,其余的二十八位,无一人敢对孔子“不悦”,不仅当面,背后也没有过。子路就这么特别? 对。 汉子路是个急性子。认识孔子、拜孔子为师前,子路是条好汉。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配貑豚”——完全一个“杀马特”——不仅如此,子路还“陵暴孔子”。只是司马迁的记述太简略,没说怎么欺凌的,也没说故事发生在曲阜还是泗水或者其它地方——子路是今泗水泉林人。孔子最不怕这一套了,小小地动了点儿心思,子路就乖乖的拜倒在孔子门下——这一点司马迁同样语焉不详,只是说“孔子设礼稍诱子路”,然后子路就“儒服委质”,成了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想来孔子是以文化武,让子路意识到思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子路比孔子小九岁。 这一拜,生死不改! 不仅如此。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增加了不少学识,治国理政的本领也长进不少,但子路直筒子脾气变不了。这不,和老师又“杠”上了: ——都知道那个女人名声不好,你为什么还去见她? ——人家反复邀请了几次,再不去面子上过不去。 ——这不是理由吧,老师?您不是想通过南子谋个职位吧? 这下孔子脸红了。孔子结结巴巴地发誓赌咒说:“我要是有什么非分之想,天打五雷轰!” 话都说这份上了,嘚,别得理不饶人了,洗洗睡吧…… 这是在周游列国期间。其实,五六年之前,子路就对老师“不悦”过。那是在公山弗扰叛乱后不久: ——老师,公山弗扰是什么人,您不是不知道。没地方去就算了,何必投奔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