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清代衍圣公家祭研究

评论15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2025-9-25 17:42:13 | 查看全部
三、衍圣公家祭的双重特性:基于祭祀仪典的分析

       在清代衍圣公涉身的各类事务中,奉祀孔子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项。究其原因不难理解,祭孔除了是阙里孔氏家族的重要活动外,还是统治者关注的国家仪典,难怪有史家形容孔子嫡裔“自修明祀事而外,举无他事可纪述”。这一描述,暗示出衍圣公参与祭祀活动的频次之密。据统计,衍圣公每年祭祀孔子可达五六十次之多,包括:春、夏、秋、冬四仲月丁祭,孔子生日祭(八月二十七日),忌日祭(二月十八日),每月朔祭(初一日)、望祭(十五日),八小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除夕以及六月初一日和十月初一日),二十四节气祭,等等。但这些纷繁的祭祀活动并不见得尽由衍圣公亲自完成,每项祭祀的重要程度也各不一致,最为看重者则是“四大丁祭”和孔子诞辰祭。
       无论定为何种名目,大部分的祭孔活动乃在阙里孔庙进行。然而,对衍圣公来说,祭孔尚未囊括其祭祀行为的全部,此外至少还需奉祀始祖至三世祖、近五代之祖,以及在孔氏家族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这些活动,分布于上节所列衍圣公的各类家祭空间之内,与兼具家祭和国祭双重特性的阙里孔庙祭祀交相呼应。下文重点呈现阙里孔庙“四大丁祭”和衍圣公府家庙祭祀,借以观察衍圣公在不同场景中所扮演的角色。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2025-9-25 17:42:38 | 查看全部
三、衍圣公家祭的双重特性:基于祭祀仪典的分析

在清代衍圣公涉身的各类事务中,奉祀孔子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项。究其原因不难理解,祭孔除了是阙里孔氏家族的重要活动外,还是统治者关注的国家仪典,难怪有史家形容孔子嫡裔“自修明祀事而外,举无他事可纪述”。这一描述,暗示出衍圣公参与祭祀活动的频次之密。据统计,衍圣公每年祭祀孔子可达五六十次之多,包括:春、夏、秋、冬四仲月丁祭,孔子生日祭(八月二十七日),忌日祭(二月十八日),每月朔祭(初一日)、望祭(十五日),八小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除夕以及六月初一日和十月初一日),二十四节气祭,等等。但这些纷繁的祭祀活动并不见得尽由衍圣公亲自完成,每项祭祀的重要程度也各不一致,最为看重者则是“四大丁祭”和孔子诞辰祭。
无论定为何种名目,大部分的祭孔活动乃在阙里孔庙进行。然而,对衍圣公来说,祭孔尚未囊括其祭祀行为的全部,此外至少还需奉祀始祖至三世祖、近五代之祖,以及在孔氏家族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这些活动,分布于上节所列衍圣公的各类家祭空间之内,与兼具家祭和国祭双重特性的阙里孔庙祭祀交相呼应。下文重点呈现阙里孔庙“四大丁祭”和衍圣公府家庙祭祀,借以观察衍圣公在不同场景中所扮演的角色。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2025-9-25 17:43:06 | 查看全部
1.“朝廷命祀”:阙里孔庙“四大丁祭”
既有研究多将孔庙“四大丁祭”看作衍圣公主持的孔氏家族之家祭或曰私祭。但结合其礼制,孔庙“四大丁祭”实际经常夹杂着某些官方因素,由此具备了公私双重色彩。主要表现为:献祭者不见得每次都是孔氏宗子衍圣公,也有可能是适逢前来拜庙的官员,或朝廷派遣致祭的大臣等人。另外,阙里孔庙大成殿前的相应祭祀仪制,也超越了通过家祭以求敬宗收族的用意,贯注着阐释王道,进而推广教化至庙墙以外的考量。
阙里孔庙“四大丁祭”的仪程如何?孔继汾撰作《阙里文献考》时,称之为“阙里释奠仪”;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在清末汇辑《圣门礼志》时,则予以专名曰“丁祭全礼”。此期间百余年虽有变化,但两者所指并无不同,只是后者记载较前者更为详尽。大致内容包括祭前准备(如人员职任、祭器供物等)、祭祀正日演礼、礼成酬酢,是一套完整、复杂的流程体系。现据这两部典籍,对清代衍圣公参与的最主要祭祀活动———阙里孔庙丁祭的相关程序,从时间节点、仪程名称、活动安排等方面叙述如下。
前二十日。“报明丁期”。阴阳学训术报明丁祭日期,具呈衍圣公府。衍圣公府随即票行四氏学、典籍、司乐、管勾、百户等官,令其各自准备应办事宜。
前十五日。“出示”,衍圣公府在孔庙的仰高门张贴公示,告谕官员人等戒誓斋宿。“涤牲”,衍圣公率各官到牲所,检查用于祭祀的猪、牛、羊等物品肥瘦,合适中选者,须用温水冲洗,并令相关职事者每天刷拭一次。“择菜”,衍圣公率各官到粢盛所,检查蔬果谷麦等物,务令洁净,分类收贮。
前十日。“修器”,孔庙属官督率礼乐诸生及匠役人等,检查礼器和乐器以及神庖、神厨内的一应杂器,如有短缺或损坏之处,令其分别补造或修理。“演礼”,典籍官率礼生等人,每天午前在诗礼堂演习礼仪。“演乐”,司乐官率乐舞生等人,每天午前在金丝堂演习乐舞。“洒扫”,百户每日率庙户赴庙庭各处锄草,务必洁净。“发票”,衍圣公府票行族长、四氏学,传分献、陪祭族众及执事、陪祭族生、族人,委任提调官催促应办事宜。
前五日。“挂牌”,衍圣公在孔庙同文门挂牌,告谕各官,照依牌期入庙办事。“传单”,族长、四氏学传族绅、族生,亲书职名,以便送府填榜。“造册”,族长、四氏学、礼学、乐学、农司、兵司各造名册二本,一本送提调官,预备主祭者查点,一本存案。“填榜”,衍圣公府掌书官缮写祭祀大榜三张,包括大成殿正榜一张,崇圣祠、中兴祖庙(即孔庙内的家庙)二庙各一张。族长、四氏学、礼学、乐学、农司也各有填榜,照榜文所定分派职事。“进香”,管勾官采办檀香、白茅等香草,送至府中,合格者留下,以备燔燎;另有郁金香,以煮灌鬯之酒。“进帛”,百户官查取已织成的祭帛,制帛二十九端,送衍圣公府交掌书官收藏。
前三日。“挂牌”,告知当日安排:寅时张榜,辰时奉祝,午时戒誓,申时沐浴。“张榜”,衍圣公着公服,立作圣堂,将丁祭大榜佥押用印,捧奉案上,结彩亭舁案,鼓吹发榜。各官着公服迎于门外。礼生前导,钟鼓齐鸣,悬大榜于奎文阁北壁之左,悬崇圣、中兴殿二榜于北壁之右。凡列名者,俱着公服伺候。另外,族长、四氏学各在诗礼堂张榜,学乐司、学农司、兵司则各张榜于榜棚。“祝版”,书写官缮写祝版,陈设于衍圣公视事厅正中。大成殿祝文曰:“维××年月日,几十几代孙、袭封衍圣公某等,敢昭告于至圣先师曰:‘惟祖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年。兹惟仲春/夏/秋/冬,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配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三世祖、亚圣孟子。尚飨’。”崇圣祠祝文曰:“维××年月日,主鬯裔孙袭封衍圣公某等,敢昭告于肇圣王、裕圣王、诒圣王、昌圣王、启圣王曰:‘惟王诞生至圣,为万世王者师,功德显著,兹惟仲春/夏/秋/冬,谨以庶品之仪致祭,配以先贤颜氏、先贤曾氏、先贤二世祖、先贤孟孙氏。尚飨’。”启圣祠祝文曰:“维××年月日,主鬯裔孙袭封衍圣公某等,敢昭告于启圣王曰:‘兹遇仲春/夏/秋/冬,式遵旧章,用荐祀事。尚飨’。”家庙祝文曰:“维××年月日,几十几代孙、袭封衍圣公某等,敢昭告于始祖考妣、二世祖考妣、三世祖考妣、中兴祖考妣曰:‘兹遇仲春/夏/秋/冬,式遵旧章,用荐祫事。尚飨’。” “迎祝”,衍圣公着公服,恭立作圣堂,手拈祝文三幅于祝版,奉案上,用黄绫覆盖,鼓吹引导,供于奎文阁正中案上,太祝生侍守三日。凡官遇之,必揖。“戒誓”,衍圣公着公服出府,至同文门恭立。各官、与祭人员等,随行三跪九叩礼。宣读生读戒词、誓词,戒誓生悬戒牌,设誓牌于壁水桥上,鼓乐送出。供案生侍守三日。凡官遇之,必揖。“沐浴”,衍圣公等人设誓牌之后,各入东西幕次沐浴,更换明衣,服质为青素绢布。“斋宿”,正献官以下全部沐浴后,齐到诗礼堂中列坐,分派祭品制造之事,并发放祭牌。交派完毕,各归斋宿所。
前二日。“挂牌”(清晨),告知当日主要安排:午前观礼,午后听乐。“观礼”(巳时),正献官、摄献官、分献官到诗礼堂中序坐,先是观看四班礼生演礼,随后查验礼器是否完好。事毕,正献官以下各归斋宿所,留两名礼生在诗礼堂继续观看其他礼生演练。“听乐”(未时),正献官、摄献官自斋宿所到金丝堂序坐,先是观看乐生各演乐事,随后查验乐器是否完好。事毕,各官仍归斋宿所,留两名听乐生在金丝堂专听音律。
前一日。“挂牌”(清晨),寅时迎牺牲,辰时迎粢盛,午时习礼,申时省牲,戌时视膳。“迎牺牲”(寅时),正献官、分献官在孔庙西路的仰高门,面北序立,迎接牺牲。一百名送牺牲的人员各抬牲笼、鱼筒、涤盆,列甬道旁。省牲生选牺牲及羊、豕合适者,令宰人以朱帚刷记,宰人指点羊、豕、鹿、兔中选者,如数查讫。各类物品,均有相应盛器,依次抬进神厨。正献官先点太牢、羊、豕、鹿、兔等,责令饲养;次点庖人、宰人,各照执事;次点神庖杂器,验其完损。事毕,同归斋宿所,留省牲生二名于神庖,专省牺牲。“迎粢盛”(辰时),正献官、分献官在孔庙东路的快睹门,面北序立,迎接粢盛。一百名粢盛夫各抬几案,列甬道旁。视膳生检验庶品,令膳夫登记精洁者。膳夫指点黍、粢、果、菜、鱼、盐、酒、烛中选者,如数查讫。其酒齐(即酒曲)、油、醋以及黍、粢等案上物品,俱有相应盛器,依次抬进神厨。正献官先点粢盛、祭品;次点膳夫、厨夫,各照执事;次点神厨杂品应用数目。事毕,同归斋宿所。留视膳生二名,在神厨专视粢盛。“习仪”(午时),提调官催办设正坛、四配、十二哲虚位于奎文阁,设东西庑六坛虚位于同文门左右,设堂上、堂下乐器于奎文阁阶下,设拜位于同文门前,燔燎、灌鬯、盥洗、酒樽、望瘗俱全。又设启圣及配从虚位于阁西门之前。设崇圣、中兴祖配从虚位于阁东门之前。其燔燎、灌鬯、盥洗、酒樽、望瘗俱全。午时,正献官、摄献官出斋宿所。分献官以下,各于其次序立,照依榜定坛位,行礼奏乐,如丁祭全仪。事竣,各官俱归斋宿所。“省牲”(申时),正献官、摄献官以下,出斋宿所,进神厨,仔细检查各祭品。赞相唱:“省太牢”,宰人执弯刀解其领。次唱:“省少牢”,各坛上面的羊都要割项。赞相唱:“省群牲”,各坛上的豕、鹿、兔都要割项。礼生俱取毛血盛碟内,各执毛血碟,礼乐引导敬供各坛案上。正献官、摄献官等人随之离开,回到斋宿所。
前一日。酉时、戌时之间的活动包括如下几项。“视膳”,视膳官命厨夫、膳夫,各照榜文所定,备好品物,如法制造。正献官、摄献官以下,出斋宿所,进神厨。赞相唱:“视太羹”,司馔官取半勺太羹滴在盘内。赞相官唱:“司黍稷”,司馔官取黍稷贮于簠簋。赞唱唱:“视笾豆”,司馔官从盘里取菱、芡、枣、栗。赞唱:“进馔盘”,司馔官捧馔盘前行,礼生各捧馔盘跟随其后。礼乐引导入庙,敬供案上。各官俱退归斋宿所。“验祭”,省牲、视膳后,两名监祭官着公服,到各坛再次查验祭品。如果有不洁不丰者,随即令庖厨添换。“给烛”,族长、四氏学、礼学、乐学、农司、兵司各点其族属、官吏、师生、夫役、执事人等,每名给相应数量的油烛,以供祭祀时作路灯之用。“陈设”,执伞官奉曲柄伞,张于大成殿门前。典仪官率陈设礼生,先陈设各坛祭器、几案、灯燎等件,照依陈设图排列各坛祭品。协律官率领乐生,照大成殿式,陈设乐器,并领冠服等件。族长设昭穆牌,四氏学设班位牌,兵司设健丁巡视牌。“点榜”,农司、兵司、礼学、乐学、族长、教官依牌定更漏,各点其所属人等,集于各榜之下,照榜呼名。如遇执事缺人,即刻顶补。
祭祀当日(子时起)。“更衣”,祭祀即将开始,杏坛楼鼓工鸣鼓三通,阴阳官报:“子时到。”正献官、分献官、陪祭官、供事官俱斋服,出斋宿所,入诗礼堂。堂上鸣鼓,赞相唱:“更衣。”各官俱更祭服,升堂序立。“序爵”,正献官等人更衣后,东西序立,赞相唱:“序爵。”即排列顺序,依次为:京官、司道、府官、州县官、学官、家庭、庙庭、进士、举贡、生员、族众。“佥名”,序爵后,太祝、太史生及各坛祝生相继奉祝,安于佥名案上,正献官面相西站立,举笔高拱,敬慎佥名。“序昭穆”,佥名后,赞相唱:“入庙行礼。”正献官以下众人从诗礼堂出来,前卑后尊,依次前行。穿金声门到杏坛楼前面,分班东西序立。生员和族内现有的十代人,按昭穆顺序排列。“践位”,先是正献官以下俱立大成门内,司香捧帛者在正献官北,鸣赞生先立于殿陛之上,执事生员、礼乐生俱公服立阶下。鸣赞唱:“启户。”礼生将殿庑各门全部打开,同时点亮吊灯。随后,在鸣赞的高唱和引导之下,执事生安排好神位,进而乐舞生就位、执事生员就位、供事官就位,典仪官、协律官分列殿阶东西,司馔官立殿陛西南,执伞官立殿门外,监祭官立殿门左右,纠仪官立杏坛左右,巡视官立金声玉振门外。执事诸人就位后,族长领十代族人在东阶排班,四氏学领生员各就西阶排班。最后则是分献官和正献官,在各自所献祭的拜位前就位。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2025-9-25 17:43:37 | 查看全部
以上为丁祭前所做相关准备。
各就拜位后。“迎神”,各官、执事生均准备就绪后,鸣赞唱:“瘗毛血。”各坛执事生瘗毛血于燎所。赞相唱:“迎神。”伶官随唱:“迎神。”麾生举麾,唱:“乐奏宣平之章。”击柷作乐,无舞。工祝执手炉,引太祝生、太史生由中陛降至杏坛前。工祝依次唱“求神”“燔燎”“灌鬯”“往迎”,正献官以下则相应跪拜,各执事生辅以仪定规程,直至完成“神降”的过程。“神降”后,将神主奉入殿中,安放在神位。鸣赞唱:“参神。”正献官以下俱进拜位。鸣赞唱:“三跪九叩头。”正献官以下,俱三跪九叩头。毕,起立。
安奉神主后。“初献礼”,鸣赞唱:“奠帛,行初献礼,乐奏昭平之章。”由此开启正式祭孔的全过程。在引赞的引导下,正献官升杏坛,至盥洗所承水浴手,至水樽所承水洗爵。随后,司帛者、司香者、司祝者、司爵者分捧帛、香、祝、爵,各诣神位前。正献官升殿,至神位香几前,依次上香、奠帛,均为一叩头。起立后,正献官再接爵,恭献于祭案正中坫上,凡三次,也是一叩头。众分献官、陪祭官皆跪于杏坛之前,一叩头。祭拜孔子神主后,正献官依次至复圣颜子神位前和宗圣曾子神位前,均一叩头,奠帛、献爵。紧随其后,后寝殿、东哲、西哲、崇圣、启圣、后殿、东庑、西庑等处的各分献官,也分别浴手、献帛、献爵,行分献礼,并献祭述圣子思、亚圣孟子,仪同颜子、曾子。献毕,太祝生宣读祝文,正献官三叩头,杏坛前各官随之俱三叩头。毕,起立。各官均复拜位。至此,初献礼告成。“亚献礼”,乐奏秩平之章,有舞,引赞唱:“升坛。”仪注俱如初献。“终献礼”,乐奏叙平之章,有舞,引赞唱:“升坛。”仪注俱如亚献。
以上为丁祭时行三献礼的过程。
三献礼成后。“撤馔”,奏懿平之章,无舞,各坛陈设生将案上诸器加以盖幂,稍作移动。“饮福受胙”,正献官跪于福胙案前,依次饮福酒,受胙肉,均一叩头。杏坛前分献、陪祭各官皆跪,俱一叩头。饮福受胙毕,正献官复拜位,一跪三叩头表达对神的感谢。“瘗馔”,司馔官至案前,取所供馔盘高捧出殿,四配、十二哲陈设生等皆取本坛馔盘,依次高捧随出,瘗馔于瘗所。瘗馔毕,正献官复拜位,三跪九叩头辞神。
送神礼毕。“送神”,执事生奉神主,出殿门登舆,令幼孙抱持,四人舁舆行。各执事生抱持各神位前的神主,依次前行。掌舆、执灯、捧宗器、裳衣、挑灯者,又前行。礼生、乐生引导,由中陛降。工祝依次唱“神降”(即降于阶陛之下)、“分班”、“神去”,辅以各送神仪程。待完成后,正献官以下依次复拜位,送神礼毕。“望燎”(秋冬望瘗),读祝者、司香帛者,分别捧祝、祝版和香帛至燎所。四配、十二哲、两庑的司香帛生,也各捧本坛香盒帛篚随之,从左后门出至燎所(秋冬从右后门出至瘗所)。焚毕后,各复原位。“阖户”,监祭官关闭大殿的正门,执伞官收伞。各执事礼生会于杏坛前,共列东西阶,朝上三叩头而散。至此,丁祭大典正项仪程全部结束。
礼成当日(凌晨)。“燕享”,礼成之后,正献官及以下各官俱更公服,至金丝堂内。异姓宾客立于堂西,以爵位为次入席;同姓族人立堂东,以昭穆为次入席。掌宰官酌酒于樽,恭奉宾席及宗公以下;司饭官取簠中黍稷稻饭,三献宾席及宗公以下(在祭祀前一日,即已完成燕享的布席工作)。“旅酬”,三饭献毕,衍圣公等主人奠酒酬宾,继而宾酬主人。往返酬谢数次,工歌奏“周南之什”,宾离席辞行。宾退,主人回金丝堂与同姓者更酌欢饮,持续至天亮方散。
礼成次日。“分胙”,监祭官及各执事人员撤祭坛上的祭品,统一放在诗礼堂,进而依照不同身份逐一分坛祭和胙肉。
以上为礼成后的相关后续工作。
上列阙里孔庙丁祭仪程,从着手准备到展演实践,前后跨越二十余日,各环节安排不可谓不细致,昭示出衍圣公府上下对祀孔仪典的重视。在整个活动中,衍圣公既有监察督率之责,又担任正殿主祭,乃阙里孔庙丁祭的关键人物。就其扮演的角色来说,一方面以大宗子身份代表全族祭祀先祖,自称“孔子第某某代嫡孙”;另一方面则作为王朝加封的衍圣公,遵照君主之命敬奉祀事。所以,衍圣公身上透露出了亦公亦私两方面特性。同时,阙里孔庙丁祭兼具家祭和国祭双重特质。例如,丁祭前三日缮写的几份祝文,大成殿祝文起首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家庙祝文则称孔子夫妇为“始祖考妣”,折射出衍圣公在不同场景之下的出发点也自不同。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丁祭当日子时,有一个“序爵”环节,即排列出参加陪祭、观礼的人员顺序,其初衷本是明确各人的尊卑和位置,这恰好能展示出参与祭之人的身份,主要包括:京官、司道、府官、州县官、学官、进士、举人、贡生、族众等。这种繁杂的人员构成状况,再次彰显了阙里孔庙丁祭兼有家祭和国祭双重特性。相关事例,如孔子第六十五代孙、衍圣公孔胤植曾撰文忆称:顺治四年仲春上丁阙里祭孔,本来打算请正在山东巡视的某公(笔者注:原不著姓名)担任主祭,可惜某公“抱病不能手鬯”。彼时,恰有另一巡方吴公按部曲阜,孔胤植临时变更方案,邀请吴公主祭,并得到了后者同意。正如吴氏所说:“自束发读圣人书,恨不一游圣人之门,不意乃得主其鬯。”吴氏的意外感受,除有前文所述阙里孔庙独特象征意义的因素外,也说明在清人眼中,阙里孔庙丁祭本来应是孔氏家族内部之事,孰料族外人等竟能职任主鬯,从而更新了对阙里孔庙纯为家庙的原有刻板印象。类似案例,还多发生那些初至阙里且有机会主持丁祭的士大夫身上,这证明阙里孔庙“四大丁祭”兼具公私双重特质。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2025-9-25 17:44:04 | 查看全部
2.“子孙私享”:衍圣公府家庙之祭祀
衍圣公府家庙建筑,包括报本堂、祧庙、夹室、慕恩堂等。因其处在衍圣公宅邸之内,非但外姓之人不得见,即使是众多孔氏小宗也难得与近。在此最具典型性的家祭空间内,衍圣公的奉祀活动以祭拜近祖为主,参与之人除部分执事者外,还有孔氏大宗一系的近亲子弟。随着祭祀场景从孔庙移至孔府,主祭者的身份称谓也从“正献官”“袭封衍圣公”变为“宗子”“孝孙”等。究其本质来说,背后的承载者并无二致,均是孔子嫡裔衍圣公。下面,根据孔继汾所撰《孔氏家仪》一书,介绍衍圣公在府内家庙举行祭祀时的相关仪节,以与前列阙里孔庙“四大丁祭”作出比较。
《孔氏家仪》所举祭祀案例是“春秋之分”的“时祭”。所谓“时祭”,通常称“四时祭”,顾名思义,指一年四季中的特定时刻在家庙的祭祀。《礼记·王制》载“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郑玄称此四者为夏、殷旧名,周代改之,春曰祠,夏曰。作为周代祭祀宗庙的仪典,时祭一直被后世延续和奉行。
具体至衍圣公府,时祭开始前三日,宗子率众人致斋,以示崇敬。
祭前一日:宗子着公服,带领孔氏大宗成员和执事诸人等,前往报本堂等处,检查院落、祭器是否整洁。
祭祀当日:在报本堂各神主的祭案上,陈设相应祭品,如汤、饭、果、肴,每种均五份。羊一,俎在左;豕一,俎在右。每神主前放置一爵,预先倒满酒;另外再准备一爵,也装满酒,放在几案前。报本堂内,放一台祝案,朝向西南;一台福胙案,朝向东北。堂外东侧有桌案,朝向西,上放一酒樽。西侧也有桌案,上置五个馔盘,朝向东,以北为上,依序摆放。洗安放在东阶之下。罍水在其北,案西向。罍水之前,摆放十五个爵,也是以北为上,依序列开。
宗子拜位在中阶下,本支成员拜位在宗子稍后。昭位在东,以西为上;穆位在西,以东为上(笔者按:即均以近中阶者为上)。守祠者一人,站立在门内左侧,朝向西方。祝一人,站立在祝案右侧,朝向东方。司尊者一人,站立在尊案后面;司香者五人,站立在司尊者左侧,均面朝西,以北为上。司馔者五人,站立在馔案后面,面朝东方,以北为上。司罍、司洗者各一人,分别站立在罍、洗之后;司爵者五人,在司罍、司洗者右侧,均面朝西方,以北为上。司燎者一人,站立在燎位以南。鸣赞一人,站立在东阶之上,面朝西方。引赞一人,站立在宗子右侧,面朝西方。对引一人,站立在宗子左侧,面朝东方。司钟、司鼓各一人,在庙门内,各司其鼓(在东)和钟(在西),相向而立。
祭祀当日:天甫黎明,击鼓三次,宗子身穿礼服,前往报本堂祭拜行礼。执事者各司其事,众子姓皆就位。宗子就位后,执事者瘗毛血,迎神。宗子前往盥洗所,面朝东方,虔敬盥手。司洗者面向北方,为宗子进巾,宗子受巾拭手。
盥手之后,宗子从中阶沿东旁门升入堂中。司香者奉香,由中门依次进入,各到案左,面北站立。宗子在第五十四代祖孔思晦考妣神主面前跪下,众人皆跟随跪。守祠者启椟,将神主请出后退下。
宗子仍跪于第五十四代祖孔思晦考妣神位前,司香者面向西跪进香,宗子受香,在神位前焚香。司香者站立后退至原处。
宗子举爵酒浇地,以示祭奠。酒水只倒一半,另一半仍奠在案上。酹酒奠爵之后,宗子俯伏于地上,叩拜后方起立。众子孙皆效仿,俯伏、起立。
祭拜第五十四代祖考妣后,宗子依次到高、曾、祖、考神位前,启椟、出主、焚香、酹酒,与上述仪程一致。宗子复位的行走路线,按照古礼应从东阶升入,最后也自东阶降。清代有所变革,升自东阶,降自西阶。
宗子复位后,司馔者设馔。设馔毕,宗子以下众人鞠躬、四拜,起立准备三献礼。
先是初献礼。宗子走到盥洗所,司罍者朝西站立,沃爵(即以水浇爵)。司爵者五人,各取一爵,站立在洗的北方,面朝南方。宗子面朝东方,将爵洗干净。司洗者面朝北方,向宗子进巾。宗子受巾后,逐次拭爵。
拭爵后,宗子升阶。到达酒尊所,司尊者酌酒。司爵者各自捧爵,从中门依次序入,到祝案左,面北站立。
宗子从东侧进至报本堂中,在第五十四代祖孔思晦考妣神位前跪,众人皆随之跪。预先进来的司爵者,面向西方,向宗子跪进爵。宗子受爵,拱献,复授司爵者。司爵者受,起立恭奠案上,退复位。宗子俯伏祭拜后站立,众人皆如之。
宗子相继到高、曾、祖、考神位前,按照上述仪制各敬献爵。
献爵之后,宗子前往祝位,于祝位前跪,众人皆随之跪。捧祝之人跪在宗子右侧,面朝北方,恭读祝文曰:“维年月朔越几日甲子,孝孙某敢祭于显五十四代祖考妣、显高祖考妣、显曾祖考妣、显祖考妣、显考妣神位前曰:‘兹惟仲春/秋,敢以柔毛刚鬣,嘉荐普淖,用荐岁事。尚飨’。”读毕祝文,执事者恭敬地将祝文安放在正位案上,转朝东北向,俯首伏地,后退至原位。宗子和众人也均俯首伏地。
宗子退至原位,开始行亚献礼。仪程与初献相同,但不读祝文。
亚献礼成,行终献礼,礼同亚献。
三献礼成,继而是饮福受胙环节。宗子前往报本堂中,在福胙位跪下,众人皆随之跪。祝官跪于福胙案前,面朝向西,授宗子以福爵,宗子受饮。祝起立。执事者接爵,起立,将爵放于坫上。祝官再取祭盘,盘中盛放着羊左腿,面向西方,跪授宗子。宗子接受此祭盘后,祝官起立,宗子将祭盘交给执事者,执事者跪接,捧出堂外(待祭祀全部完成后交还宗子)。宗子俯首伏地,众人皆俯首伏地,宗子起立,众人亦随之起立。宗子复归原位,率领众人鞠躬、四拜。宗子起立后,司馔者撤馔。至此,饮福受胙礼毕。
其后是送神和望燎。送神时,宗子及众人皆鞠躬、四拜,拜毕起立。祝官恭敬地将祝文奉至燎所,宗子随往,祝官焚祝文,宗子望燎。
望燎结束,宗子再次回到报本堂中,在第五十四代祖考妣神位前跪,众人皆随同跪。守祠者把神主安放椟中。宗子俯首伏地,众人皆俯首伏地,宗子起立,众人亦随同起立。此程序称作还主。其他高、曾、祖、考各神主入椟,也与此仪相同。还主毕,宗子等人各复原位。
至此,钟声大作,时祭之礼全部告成,众人依次退出家庙。
上述仪注,即是孔氏大宗衍圣公举行时祭(即庙祭)的全部内容,也是衍圣公府内部最重要的祭祀项目。岁末报本堂祫祭,仪节与庙祭相同。此外,“元旦、上元、端阳、中秋、重阳、冬至及每月朔、望,守祠者陈酒、脯于各神位前,恭启椟出主”,宗子到各神位前焚香、酹酒。凡衍圣公及其子弟外出或远归,亦须在家庙举行告祭之仪。这些祭祀仪节,很大程度上是为孔氏嫡裔衍圣公专设,支庶各自另有家庙,且其祭礼虽号称以衍圣公时祭之礼为准,但只准祭祀三代以内神主。倘若支庶子弟外出或远归有告祭需求时,则应交由衍圣公代为完成,这也是传统宗法制度在衍圣公府的体现。
孔庆亮楼主 发表于 2025-9-25 17:47:36 | 查看全部
四、余论:仪典与实践之间的疏离

衍圣公府内部的家祭仪程,展现出了与前文所论阙里孔庙丁祭仪典非常不同的图景。无论祭前准备之繁复,祭品供物之丰盛,还是参与人群之庞大,孔庙丁祭都无疑要远超过衍圣公府时祭。这些表面因素的差异,实际反映出两者性质有所区别,产生的功效也各有偏重。孔继汾曾总结说“大成释奠,朝廷之命祀也;家庙时荐,子孙之私享也”,准确概括了二者之区别。
阙里孔庙丁祭,最初本为孔氏家族私祭,由孔氏嫡裔衍圣公带领族众完成。但因受到历朝统治者的重视和士人的瞩目,阙里孔庙超越了单纯家庙的含义,而带有公私双重特质。因此,阙里孔庙丁祭活动不再仅为孔氏家族之事,且成为覆盖各级官员、地方绅士、往来儒生等的公祭活动。究其效用,主要表现在振奋士林和兴起教化诸方面。相较来说,以报本堂时祭为代表的衍圣公府内部家祭,参与人群主要为孔氏大宗成员,具有很强的私密性,故能起到约戒子弟、敬宗收族的作用。有孔氏族人称:“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非有忠敬诚信之心,莫之举也。”通过祭祀历代先祖,“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唯如此,方能心存敬畏,不忘本根。也有论者称:“天下文庙,惟论传道,以列位次;阙里家庙,宜正父子,以叙彝伦。”传达的思想亦是一以贯之的。
但也应该看到,无论阙里孔庙丁祭,还是衍圣公府内部家祭,复杂的仪文向我们呈现出的均是其理想状态,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则很可能远没有如此乐观。有清一代,官方、士人对阙里孔庙的“神圣化”塑造,与祭孔仪式实际操演中的渐趋疏略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此一吊诡现象,至晚清时尤为凸显。在部分已刊衍圣公日记中,家庙祭祀似已渐成程式化的应付之举,非但见不到繁杂仪程,而且所祭者已不只是列代祖先,同时夹杂了众多其他的信奉对象。如同治八年(1869)十一月二十七日,孔子第七十五代孙、衍圣公孔祥珂先是“请王大仙求方”,后又“赴真乙坛,请求仙方”。九年(1870)正月初一日,本是衍圣公府举行家祭的时间节点,但只看到孔祥珂“赴庙叩头,回报本堂祫祭”而已,反不如“回赴真乙坛叩头”更为重视。同年四月十四日,孔祥珂记载道:“纯阳祖师诞辰,早赴坛叩头。”很难想象,这竟是孔子嫡裔衍圣公的日常生活状态。
衍圣公尚且如此疏忽,寻常人的表现自也难以高估。在孔府档案中,有一份光绪五年(1879)名为《五品执事官禀为请求出示严禁损污家庙事》的档案,内载:石村户旧有创建于康熙六年(1667)的至圣家庙一座,历经两百余年,支派碑记早已风雨剥残,现今竟然“有无赖之徒,在庙居住,卖酒开赌,挖坑使土,燎污作践”。与之类似,阙里孔庙的庄严性也受到了极大挑战。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适值文武生童科考,孔庙打开了快睹门和仰高门,以便考生往来通行。按照惯例,“凡肩挑贸易人等,不准出入;演戏之人,亦不准在内安场”,此次衍圣公府亦曾颁谕晓示。然而,是日过午,“有一人手牵骡子二匹,硬行往内穿走”。遭到守门人阻拦后,此人“不复理较,声称在内撒放牲口并不犯法”,并将守门人殴辱一顿。这类例子直观反映出,向有“圣域”之称的阙里孔庙,实际上已渐渐褪去神圣光环,专司祀事的衍圣公对此也无力为继。
作者简介:

孔勇,1988年生,山东曲阜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青年专家。本文原载《清史论丛》。

 相关链接:
千年衍圣公今何在?
诗礼传统与中华家风孔垂长:
复兴儒家礼乐教化
台北孔庙大成殿举行仲春丁祭
千年文庙祭祀背后的文化认同
2021辛丑年公祭孔子大典视频
千古礼乐归东鲁 万古衣冠拜素王
金门千年来首次祭孔大典隆重举行
河北正定文庙举行丙申春祭释奠礼
从家庙到文庙:回看孔庙的千年之变
台北孔庙以礼乐佾三献古礼纪念孔子诞辰日
嘉定、台北孔庙首“牵手”,“上海孔子文化节”开幕
从衍圣公到奉祀官 ——孔子道统传承的历史和现状
庚子年孔子后裔纪念先祖诞辰2571年家祭大典在曲阜孔庙举行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