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郑三俊撰写神道碑记纪念孔贞时

10 2
发表于 昨天 22:37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皖南紫溪2020/03/29 20:58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了解的人文历史。  来自江苏
翰林检讨泰华孔公神道碑
郑三俊
【摘要】郑三俊与孔贞时同为东至县葛公镇人,均进士及第,同朝为官,因志趣相投,而守望相助,且为儿女亲家,自幼交往过从,感情深厚,彼此引为知己。这篇撰于1643年底的碑记,是郑三俊辞去吏部尚书归隐家乡后所作,文中详细叙述了孔氏家族的历史渊源,讲述了孔贞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概况,高度评价了他的治学、理政和为人,是今人学习的楷模。读之生情,思之养德,仿佛在聆听先祖的谆谆教诲。


太史孔公既亡之二十有四年,其孤豫(孔尚豫)以状(死者传略)来请曰:“先君子之丧,以癸未年(1643年)十二月甲申日葬于本邑(东至县)抄溪口免林山之阳,诸所为誌、传皆备矣,惟丰碑未树,先君子方伏栎(枥)(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时与吾翁(孔尚豫的岳父郑三俊)雅有针芥之投(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之相投契),片石敢以烦翁?”予与中甫交二十年矣,尝信重(信任看重)其人,而诸名公所叙述甚著。孤豫,余婿也,余安能辞。
按公讳贞时(孔贞时),字中甫,别号泰华,其先为宣圣(孔子)六十三代孙,当宋中叶曲阜道辅公(孔道辅,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子四十五代孙)之孙传公(孔传),扈高宗跸(扈跸: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宋高宗赵构)而南家浙之衢州,子进士、端隐公(孔端隐)观察江宁,爱句容青城山水居之。国初,祖原福公(孔原福)输粟为义兵长,历传伯隆公(孔伯隆)佥伍抚州,永乐二年(1404年)屯田建德(安徽省东至县),遂为建人(东至县人),居横之天井里(东至县葛公镇横山天井孔村),数传至赠阁学永懋公,讳承林(孔承林),生子五,赠阁学。北屏公,讳宏玠(孔宏玠),其季也,为公大父(祖父),多隐德,称乡祭酒,尝摩公顶(用右手摩其顶)曰:“汝首斗大,将来必大吾门!”玠五子,季为邻水簿(四川省邻水县主簿),赠阁学,敦五公,讳闻敕(孔闻敕),即公父,累世行义。而邻水公(孔闻敕)慷慨有大志,书声乃振,每语公辄自喜负,亦如北屏之摩公顶也。邻水多惠政,其民祠而碑之,闻公举于乡,即拂袖归,行李但去,思一碑耳。

孔氏之文章,自公闻之。而孔氏之德业,则自邻水贻之。邻水亦五子,长即公(孔贞时),次宰辅玉横公讳贞运(孔贞运)、湖广佥事监军讳贞会(孔贞会)、郁林判官讳贞得(孔贞得)、罗定州同知讳贞定(孔贞定)。盖历三世同产,皆五人,至公尤卓,孔氏之兴未有艾也。公幼颖,入家塾,目诵千言,过目不再,邱索(指八索九邱。相传都是上古典籍)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靡所不窥,髫年(指幼童时期)即发,藻(文章,文采)有骏(贤才)声。尝病痘几危,邻水日祷于祠山之神(菩萨),公一日梦谒神,神起立曰:“劳汝父朝夕稽首,我不任受,又烦汝为痘。”旋愈。甲午(1594年)入句容(江苏省句容市,孔氏祖籍地)学,丙申(1596年)预选郡邑之隽,与前宗伯顾公起元(顾起元)、前相国周公道登(周道登)并入南雍(明代设在南京的国子监),名相颉顽(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时两司成(古代教育贵族子弟之官职,后世称国子监之祭酒为“大司成”)冯公梦祯(冯梦祯)、黄公汝良(黄汝良),夙擅人伦之鉴,尝私谓公曰:“子我辈中人,吾名当属子矣。”癸卯(1603年)闱(国子监考试院)中,前太仆刘公时俊(刘时俊)拟元(第一名),而主者乙(第二)之,共称失人,刘公谓其子、进士潜(刘潜)曰:“我不快得士,喜为汝得一师矣。”延入(引入;请进)吴江署中,与前督学黄公元会(黄元会)、前殉节侍御周公宗建(周宗建)皆订盟焉。丙午(1606年)乡试,三年诸生,七年孝廉,舌耕(旧时称以授徒讲学谋生)于高淳(南京市高淳区)金沙、苕溪之间,所获束脯(为施恩获报的典实)悉以奉二亲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佐诸子弟膏火(维持书院等运行的费用),偿邻水(其父孔闻敕)遗逋(指旧时拖欠的债务),馆榖(借指塾师的束修或幕宾的酬金)之余筑“在鲁斋”书舍半亩,群一家之人语咿其中,自相师友,无他师主名。癸丑(1613年)成进士,为麟经,冠出余师台山叶相国(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州府福清人。明朝大臣、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之门,选入中秘,留心当世,绝去征逐(指朋友频繁交往、相互宴请)、浮艳(表露于外的才华)之习,一一考究古今参稽(对照查考)人物,淹雅温文,为一代宝臣焉。公在馆局,断齏饭粝(指食物粗简微薄),不啻其在书生也。迎邻水先生入邸,竭奉甘脆(味道甘甜、松脆可口的食品),盖欲以一日萊(藜,一种菜名)绿慰其摩顶喜负之意,而先生喜曰:“木天(秘书阁,翰林院)风味,政宜如此,我何为以口腹(吃喝,饮食)故累汝,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暂归。”丙辰(1616年)奉旨送亲给驿。戊午(1618年)授国史检讨,知起居、编纂,笔削无愧良史。庚申(1620年)知制告(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受覃恩封,值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辞),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御极,匝月(满一个月)又上宾(古时指帝王死),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御极,一时两朝大典,昭诰表册谥议之属,执政专以属,公无不详酌精核,呕心镂骨,手不停书,漏下三、四䜵(鼓)(三更、四更)不休,王言(君王的言语、诏诰)既布,四方允协(和洽),而公瘁(过分劳累致病)矣,随病笃(病情加重),执仲公(孔贞运)手永诀,惟以不获面亲、未报君为恨,语不及私已殁,视犹未含(死不瞑目),孤豫抆泪(擦眼泪)跪曰:“未完书债,儿当任之。大父(祖父)高年,儿当朝夕事之。”乃瞑。

先是余太夫人(郑三俊母亲)殁,公率其子豫来哭,豫尚童稚,见公所以训戒之、期望之者,甚至而今幸不负有子矣。公生平外和中直,与人交无城府,内严分别(辨别),时与仲公(孔贞运)并居,翰林人无不以台辅(三公宰辅之位)目之,而沉退简远(沉稳谦和,简约致远)、独持盈满(骄傲自满)之戒,每贻余手书,惓惓(念念不忘)以世缺陷为虑,尝云吾辈无少功业报君父(特称天子),当于何处消受旨哉,言乎即今,年不尽位,位不尽用。观公馆局、兵饷、诸大议吁谟(远大宏伟的谋划)伟然,策二虏(指的是辽和西夏 )情形瞭如指掌,盖以深虑边祸为曲突徙薪(比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之计,后来谋国荩臣(忠诚之臣)无不奉为蓍龟(神灵。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来指代占卜),使今日而尽用公言,公之所以报国家者岂浅渺耶。公虽簮笔(代指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词林,实以身任天下,于国家大利害、大是非,未尝不与执政台省上下,可否参酌至当树籬插棘之事,公所不欲闻会流祸起,叶宗伯灿(叶灿,字以冲,号曾城,今安徽桐城人)尝曰:“中甫在,必能使有事为无事,大事为小事,或不至此。”寅卯(天启丙寅、丁卯年间,即1626年至1627年间,遭魏忠贤以“东林党人”褫职户部侍郎闲居。崇祯戊寅年、己卯年间,即1638年至1639年间,因屯豆时间,又以“东林党人”被罢免刑部尚书闲居)之间,余亦遭谗下,于理人有言曰:“若使中甫在,某不至此。”咸以为然,盖其笃于翊正,信于交友者若此,大率(大概)公生平孝友;父母之志必曲体(深入体察),无憾而后即安;诸弟成立,不啻在身;闻人有善,不啻己出,必欲玉之于成。所为敦行好修,皎然不欺,其志者。前督学蔡公国(蔡国)用特檄郡邑祀之,瞽宗(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惟公为不愧云。

公原配徐孺人为文学尚舜(徐尚舜)之女,实赞公志,时脱簪珥(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高贵妇女的首饰)佐读,他如内行淳至,以孝以睦咸肖(孝顺长辈,敦睦亲属),盖天生硕人,以媲至德。余弱息(愿意幼弱的女儿,指郑三俊大女儿郑三弟,嫁给孔贞时次子孔尚豫)实左右膝下,被其阃教(指后妃或妻妾的训戒),一门之中,雍睦独著,皆孺人有以成之,孔氏之福其有量乎!公力学著书甚富,有遗稿数十种行于世。

呜虖(呼)!当今之世可以救时者,惟宰相安得有远识大猷,可称社稷臣如吾公者,在天子左右,徙使弥天鸿业托之空言,吾不能不三致叹云。
铭曰泱泱大国,惟丰与芑(推衍教育子孙之泽于国人,广设学校,为国储才),孕发祥灵,兰溪(东至县)崛起,石渠簮笔,在廷山(廷堂之上)立,考典酌宜,才赡(富有才能)知及,宗社大计,合呜万喙(众人之言),皎皎臣谟(谋略),洒血尽瘁,士读遗经,用鲜不戾(不违反,不违背),动礼静法,唯公罕俪(少有伦比),位年犹啬(在职位时间短),施若未既,国评已定,太常曷易,峩峩丰碑,我撮其迹,采彼舆议,过者其式。

评论2

孔祥洋楼主Lv.7 发表于 昨天 22:58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配图
IMG_20250207_225555.jpg
孔祥洋楼主Lv.7 发表于 昨天 23:02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作者介绍中“进士及第”有误,称进士更合适。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