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BBS
群组
Group
阙里史话
孔氏动态
家谱续修
儒学纵横
旧版网站
登录
立即注册
孔氏宗亲网
»
社区
›
社区大厅
›
历史掌故
›
晏子与孔子——张晚林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晏子与孔子——张晚林
493
0
孔祥洋
Lv.7
发表于 2024-12-8 15:42:25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晏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但晏子略早,孔子之在世时间为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殆无争论矣,但晏子之生卒年却不太清楚。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一书附有“诸子生卒年世约数”,但没有载晏子之生卒年,然却有一篇《晏婴卒年考》,我们由此可概推晏子之生卒年。依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年三十五,因季平子之乱适齐,钱穆考证,此时晏子已年逾七十矣。若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则孔子三十五岁适齐那年当在公元前517年,而此时晏子若已七十岁,则晏子当出生在公元前586年左右。又,钱穆认为晏子寿八十,且在齐景公四十二年即公元前506年应已经去世。由此,晏子之在世年代当为公元前586年—前506年,这个结论,虽不中或亦不远矣。
晏子是贤相,孔子更是圣人。在春秋之乱世,晏子在齐国,以政治上高超之品 行与智慧维护着齐国之强大;孔子在鲁国乃至诸侯列国,以其高远的政治理想期以用世,可谓时代之双臂,世间之铎音也。
一、晏子与孔子之交往及其相互间的评价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鲁昭公二十年,即公元前522年,齐景公与晏子到鲁国,齐景公曾亲自向孔子请教,晏子作为齐国重臣,当时应在列,这可能是晏子与孔子的首次见面,但也可能没有什么实质性交往且印象不深。五年后,即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季平子因斗鸡而得罪昭公,昭公率师攻季平子,季平子联合孟孙氏、叔孙氏反攻昭公,昭公败而之齐,鲁乱,孔子之齐,为高昭子家臣。孔子在齐国凡三年,即从公元前517年—前515年,应该做过不少的事,他曾与齐国太师讨论音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也曾答齐景公问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在齐作为外臣,应该与作为齐国重臣的晏子有过不少的交往。但最初孔子不大了解晏子之为人,不太想与之来往: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晏子春秋》卷八第四)这段话是否是历史之事实,值得探讨。孔子拔树削迹,厄于陈蔡,俱是周游列国之事,而周游路线中,齐国不在其列,说明孔子只是这一次到过齐国,后来就再也没有去过了。这表明孔子之上述言论乃周游列国之前,而拔树削迹、厄于陈蔡并没有发生;同时,据清人编写之《大成通志·先贤列传》载:宰我少孔子二十九岁,则孔子三十五岁时,宰我只有六岁左右,应该不太可能“因宰我而谢焉”。可见,这一则史料可能有问题,但类似的记载在《晏子春秋》中多次出现,殆非全无据也,且从《论语·公冶长》载孔子之言“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来看,可能孔子对晏子确实最初感觉不太好,乃至有过误会。从《晏子春秋》看,晏子的个人品行是很高洁的,孔子通过长久之交往以后改变了最初的看法,且对之倍加尊敬。《孔子家语·六本》载孔子之言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贤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穷。”此表示晏子可以作为良师益友。又,同书《辩政》载孔子之言曰:“晏子于君为忠臣,于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此表示晏子的品行足以令人向其施诸敬意。晏子作为齐国之重臣,其讽谏齐国君王的各种行为,孔子听到以后,都能给予正面的评价与夸赞: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晏子春秋》卷二第五)这是说晏子善于为臣子,总是把荣誉给予君主,而错误归于自己。晏子私见君主的时候,能够直言君主的过错,但出来以后高扬君主之德义,即使侍奉下等君主,也能使其垂衣裳而国治。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极高的。当然,孔子认为晏子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足。我们知道,晏子个人的生活极其节俭,但孔子认为,晏子作为朝臣之首,这种过于节俭的生活可能会使他的下僚难堪。《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载:子贡问曰:“管仲失于奢,晏子失于俭。与其俱失也,二者孰贤?”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纮,旅树而反玷,山节藻梲,贤大夫也,而难为上。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揜豆,一狐裘三十年,贤大夫也,而难为下。君子上不僭下,下不偪上。”
管仲与晏子俱是齐国不同时期的宰相,都是贤大夫,但在个人生活上却差异很大,管仲生活奢华,而晏子生活简朴,孔子认为俱不可取,因为管仲使上位的君主难堪,而晏子使下位之僚属难堪。孔子的意思是作为群僚表率之宰相,在个人生活上要适中,不能僭越,亦不可逼上。不过,孔子认为,这些都是小问题:仲尼闻之,曰:“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谓欤!”(《晏子春秋》卷二第二十一)
晏子在节俭问题上虑之欠佳,但节俭作为一种个人品格,绝非坏事,故晏子之无意“难为下”可谓君子之不周,非小人之恶也。在《晏子春秋》里还记载了一些孔子对于晏子之夸赞,如:“不法之礼(礼变而从时),维晏子为能行之。”(《晏子春秋》卷五第二十一)“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子春秋》卷七第二十七)
相对于孔子对晏子赞赏有加,晏子对孔子的评价则不太高,尽管晏子对于孔子也有某方面之赞赏: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善治齐国之政,以干霸王之诸侯。”晏子作色对曰:“官未具也。臣数以闻,而君不肯听也。故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今君之朝臣万人,兵车千乘,不善政之所失于下,霣坠下民者众矣,未有能士敢以闻者。臣故曰官未具也。”(《晏子春秋》卷三第六)
晏子这是从侧面夸赞孔子为什么能做得好呢?就是因为孔子身边有时常可以匡正过失的人在,也委婉地批评了齐景公,应该让有辅弼之才的人为官。但晏子对孔子的整体评价并不高: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晏子对曰:“有孔子焉。若问有无舜焉,则婴不识。”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矣,曷为‘有孔子焉。若问有无舜焉,则婴不识’?”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节者也,处民之中,其识不能过之,况乎处君子中乎。舜者,处民之中,则自齐乎士;处君子之中,则齐乎君子;上与圣人,则固圣人之林也。此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也。”(《晏子春秋》卷八第五)
齐景公出游田猎,人群甚众,故问晏子人群中是否有孔子这样的人,晏子回答说:像孔子这样的人一定有,但若要问有没有像舜这样的人,我还没有看到。晏子的意思是,孔子与舜相差甚远,舜是圣人之林,但孔子只是行一节之人,即使处在众人之中,孔子的才能也未必突出,何况处在君子之中呢?而舜则不同,出乎民之类,拔乎士君子之萃,可谓圣人也。尽管如此,齐景公不别人之问而特以孔子为问,说明当时孔子之名声已响彻天下矣。孔子小晏子三十多岁,晏子当以后生小子视孔子,且孔子以后之作为及其之于中国文化之影响晏子俱未看到,故晏子之上述看法亦自可理解也。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孔祥洋
Lv.7 版主
主题
49
回帖
20
积分
346
+ 关注
发消息
图文热点
山河承瑞气 春节祭圣祖
132 人气
#社区管理
关爱老人 情暖孔家
276 人气
#各地孔氏
孔氏平阳派二支宣城士愷公房 举行祭祖典礼
424 人气
#家谱续修
浙江天台孔氏宗谱
1656 人气
#家谱续修
推荐话题
1
维修中的上海孔庙
2968 阅读
孔庆亮
2
孔垂长、孔令立、孔众在京聚首共同出席孔子世家谱工作交流座谈会
2574 阅读
孔庆亮
3
申请入谱需要什么手续
1932 阅读
孔令魁
4
广西孔子后裔奖学活动在柳州举行 孔令玉会长出席颁奖典礼
2614 阅读
孔卫东
5
那些年 上海孔氏
2445 阅读
孔庆亮
最新发布
山河承瑞气 春节祭圣祖
关爱老人 情暖孔家
孔氏平阳派二支宣城士愷公房 举行祭祖典礼
明朝四次毁灭天下书院,如此王朝怎么可能学
宁陵派三支曹县分支昭蔚公支神龛点主仪式圆
孔子眼里的君子人格!
兰州孔子文化研究会开展赠谱活动
清代河南书院祭祀建筑的主要类型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
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