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302年,也是农历的壬寅虎年,一位多年在外为官的长者卸任南阳知府后,便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乡。这一年,他在村旁的山冈上创办孔冈书院,修建了尧山奉圣祠。自此,尧乡大地文风昌盛,弦歌不辍。也是在这一年,皇帝在北京国子监始建孔庙。
在隆尧县西侯村东南有个小山冈,产五彩纹石。公元前490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停车晒书讲学,后人尊为“孔冈”、“夫子冈”,沿称至今。明代进士巡按御史、乡人陈登云(大宁铺村)《夫子冈》诗“如祠瞻拜肃,问政亦奇哉。行道过三晋,忧时此一来。辙迷津渡处,云散曝书台。济济皆宗孔,谁为除草莱”,正是记述其在尧山孔冈书院祭拜孔子追念圣人之事。
隆尧县文物保管所碑刻馆内,存有1980年代由西侯村移去的三通石碑。一为孔璠于元代大德元年(1297年)立《尧山孔氏先德之碑》,一为其子时任河南中牟县主簿孔守逊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立《尧山孔氏先茔之碑》,一为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唐山知县李本盛撰文,并同乡人进士王凤竹、陈登云立《重修奉圣祠记碑》。前二碑皆为元翰林院修撰龙冈(邢台市)董朴撰文。清代《顺德府志》和《唐山县志》均录有《创建奉圣冈先师庙记》,为至治元年(1321年)孔璠之孙孔亨在江西抚州任上,请翰林编修虞集(邵庵)撰文,并立碑书院之内,此碑遗失。更重要的是,该《碑记》既清楚地疏理了元代之前儒学发展的历史流脉,又实为一劝学名篇,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三碑、一文明确记载,孔子后裔孔璠之父孔天祐,在宋金之际慕名由山东曲阜举家迁住尧山孔冈西侯,村内现有孔氏后人五六百人之多。1273年孔璠邀大学士、国子祭酒许衡(鲁斋,配享曲阜孔庙)游历孔冈,缅怀先贤,追寻圣人足迹。元大德六年(1302年)孔璠卸任南阳知府,便回乡创办孔冈书院,修建尧山奉圣祠,祭祀孔子,教化乡民,移风易俗;庙学合一,重教兴学,传播文化,培养人才,并置学田百亩以供其用。明嘉靖中,顺德府经历徐哲重修。1600年,知县又重修书院,尧乡文运更盛。其初立学建祠距今已有720年,整整十二个甲子。1980年代尚有遗迹及石孔圣像,现徒留旧址,满冈荒芜。
孔璠,元至元五年(1268年)初仕,历职政绩显著,颂声载道。曾任陕西河渠副使,率众重修郑国渠,灌溉良田4500顷,使关中富足。后任信、真二州路总管府判官,才智明敏,勤政爱民,清理积案,惩恶扬善。又历任云南提刑按察司佥事、中书户部员外郎、县尹、徽州路总管府判官、提举万亿库黄州路同知、淮东道肃政廉访司佥事,真定(正定)路治中、南阳知府等职,封中顺大夫、上骑都尉、鲁君伯,为正四品。
尧山奉圣祠及孔冈书院既是孔氏家族活动场地,更是文人名士交游场所,集祭孔、藏书、传道、讲学、育才于一体,为当时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中心,空前活跃。书院的繁荣,大大促进了当地思想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据《唐山县志》记载,清末光绪年间,孔冈书院建筑物及园林碑刻保存完整,祠内奉祭孔子,配祀许衡、虞集。直至1960年代,冈上仍留有许多古迹,周边乡民和学子们还有上冈祭拜的传统。当初,明代举人马健长期主持孔冈书院,被誉为一方“儒学宗师”。明末清初乡人(大霍村)进士徐养元(曾任湖北提学道)力办县学,乡人(大干言村)进士赵渔(曾任陕西督粮道)在宣务山创办资治书院。县学、孔冈书院与资治书院呈三足鼎立之势,一所县学和两所书院交相辉映,为当地及周边州县培育了大批人才,世称“孔冈人才群”。明清两代,尧乡文风昌盛,进士、举人、贡生、监生,人才济济,如同繁星。在府州县任知州、知县、教授、教谕、训导之职众多,卓有建树。明代七进士曹敏、王密、王凤竹、陈登云、祝天宝、徐养元、赵渔,清代进士张尊贤、束启宗等,或有政声留存或有著述传之后人,皆名垂青史。御史陈登云明史有传,评价极高。清初音韵学家樊腾凤(西良前村)著《五方元音》字典,盛行全国,名扬海内外。
明代中期是孔冈书院的一个文化高峰。仅从现有的碑刻中就可以看到,有多名进士举人从这里走出,如进士曹敏(杞县知县,升户部主事),进士王密(潍坊知县,升南京广西道监察御史;其孙王凤竹同为进士,四川按察副使、总兵参政),举人冀进(汧阳知县,升代州知州;其子冀野同为举人,咸阳尹),举人马健(大同府推官,升辽州知州),举人郭庭坚(南京大理司务,升户部福建司郎中;其学生郭园村祝天保为进士,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等等,可谓科第连绵,捷报频传,英才辈出。
孔璠创建的孔冈书院,是弘扬儒学的胜地,人杰地灵,声名远播,文脉绵长,百世流芳,历代士人公卿争相登足。元代翰林学士虞集,明代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赵永,清代刑部尚书王士桢等等,及众多时任知府知县,或撰文或题辞,对孔冈圣迹多有赞颂,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影响深远。
(文章由西侯村田文利整理)
附部分诗文:
诚愿孔氏之昆弟子孙,与凡学者之至于斯者,仰而观乎圣人之德容,俯而思夫孔公建庙之意。诵其诗,读其书,以深求其理。入事父兄,出事长上,益求其职,分之所当,为而用力焉。则彬彬君子,自奉圣之学出,岂不盛哉!(虞 集)
孔辙周流日,尧山有路通。行尘清化雨,马足步春风。过化侔堪舆,存神即化工。往来山石下,文釆尚葱茏。(赵 永)
匹马轻风柳陌长,尧山孔祠雨芬芳。泜流万古垂恩泽,泰岳千年拜耿光。草木近看呈秀色,风云匝地寄奇香。林泉此日真堪友,不复周情到庙廊。 (王 密)
一家俎豆千年芳,此地平分阙里堂。莫谓停骖无证据,曝书台上石琳琅。(王士桢)
大哉孔子大哉尧,冈秀峰奇拟类招。峰让冈头五色润,冈输峰顶九重超。(孙 缵 清 唐山知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