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我的寻根问祖之旅

13832 4
发表于 2024-8-18 16:27: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孔令纲 于 2025-7-5 11:27 编辑

    曾经,我对家族历史也未曾深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浏览了“孔氏宗亲网”,那些尘封的家族脉络第一次真切地展现在眼前,瞬间点燃了我的兴趣。然而,2009年《孔子世家谱》颁布时,一个发现令我彻夜难眠:我们全村二百余位孔氏族人,竟被归入了“待考支”之列!这份悬而未决的身份,如同一根刺扎在心中,也由此开启了我漫长的寻根之路。
寻根伊始,方向模糊。我首先向村中长辈求证,期望得知我们这一支源自何房何派。遗憾的是,村中老人大多不识字,只能模糊相传祖上来自“高淳漆桥”,至于具体是哪一代、哪一年迁来此地,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更令人扼腕的是,村中原本存有族谱和祠堂,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毁于一旦,断了最直接的线索。
从孔氏宗亲网的信息中,我得知高淳漆桥孔氏属于平阳派二支。于是,我设法找到了《孔子世家谱》的民国版本。翻开平阳派二支浩如烟海的族谱,我几乎被那庞大的规模所震慑——每个字辈下记录的名字竟有近万之众!要在茫茫谱海中,仅凭几个尚不确定是否在谱的祖先名讳进行搜寻,其艰难与痛苦难以言表。整整三年,我埋首于故纸堆中,逐页翻阅,反复比对。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祖先的名讳赫然出现在谱页之上。经过严谨的考证,我们基本确认:村中族人确属平阳派二支,但并非之前传言的“高淳漆桥支”(文昱公支),而是溧阳文昇公支!原来,历史上文昇公与文昱公两支关系密切,一直共同续修家谱,这或许就是祖辈口传“来自高淳漆桥”的缘由——我们的先祖与漆桥支确实同气连枝。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高淳漆桥的族谱中,我们找到了关键的迁徙记载:“五十六代士愷,迁安徽宣城”。
历史的印证在2024年意外降临。村中翻修土地庙时,竟从土中发掘出一块石碑——《捐助祀田记》。这块尘封已久的石碑,正是当年祖先为修建祠堂而捐助的见证!碑文清晰记载的信息,与我们辛苦查证的谱牒资料完美吻合,如同两块失散已久的拼图终于严丝合缝。至此,我们这支孔氏族人的源流得以最终确认,寻根之旅圆满落幕!感激圣祖在天之灵的默默护佑。
我们的世系源流得以清晰厘定:
  • 平阳派二支五十三代祖:潼孙公

    • 潼孙公生四子:文昇、文昪、文得、文昱。

  • 文昇公生四子:克益、克齊、克镇、克起。
  • 克益公生四子:士安、士由、士愷、士和。
  • 五十六代士愷公,迁安徽宣城,即为我们村的始祖。

如今,村中最小的字辈已至“维”字辈。血脉相传,根脉终明,幸甚至哉!

高淳漆桥族谱上的记载

高淳漆桥族谱上的记载

土地庙下挖出的碑刻

土地庙下挖出的碑刻
孔子世家平阳派二支--溧阳文昇公房宣城士愷公支-孔令纲

评论4

孔庆亮 发表于 2024-8-18 17:06:01 | 查看全部
你心中有祖宗,祖宗心中也有你!!!
konghaobeyondLv.1 发表于 2024-8-23 13:43:44 | 查看全部
难忘之追忆
孔德体-细胞健康Lv.1 发表于 2024-12-25 22:41:41 | 查看全部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孔庆建军Lv.1 发表于 2025-4-27 14:22:45 | 查看全部
祖先提点很重要,好好保管那块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