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清代入仕候补官员解析

127 0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清代的候补分为很多种,大多都很难实授,只有一类候补除外
左都御史2025-03-27 16:20安徽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清代官场圈中,“候补”是一个十分尴尬的身份,凡为候补者有机会当官,但是什么时候能当官又说不准。清代的候补有很多名目,可能有不少读者对此还不甚了解,本期内容御史就来说一说清代的候补。
候补分为不同的类型
广义上来说,只要是取得了入仕资格,且已经在吏部登记注册,那么都可以算是候补人员。具体来说,新科进士没有进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就会进入吏部的进士班铨选,在没有实授职务之前,就称候补。
不过清代官员的出身不仅仅只有进士,还有举人、贡生、监生、荫生以及异途等。在国子监学习期满的贡监生按例要参加朝考,以成绩优劣决定仕途前程,在没有授官之前,也是候补。
举人属于一个特殊群体,理论上来说他们也取得入仕的资格证,不过从乾隆朝以后,举人入仕的途径只有“大挑”一项,除此别无他途。而大挑又是六年举行一次,每次通过考核的举人数量也不多。在此之前,举人由于没有正式进入铨选程序,所以就不能称之为候补。
在不同的候补类型中,数量最多的还是捐纳出身者,按照朝廷的定制,符合捐官条件的人只要向户部缴纳一定的银两,就可以获得相对应的虚衔,并正式进入候补队伍。
朝廷卖官主要是为了弥补财政收入,所以不能只卖而不实授,吏部每年都会拨出一部分官缺授予捐纳出身者,然而官缺十分有限,一年下来也就是十几二十个。
到了晚清时期,捐纳候补者的数量已经是官缺实数的几十倍、几百倍。就以江苏省为例,道员不过数缺,而候补道员者却多达数千人,数千人竞争区区几个岗位,显然概率极低。至于州县一级的低级官缺,更是多达上万人。对于这一类候补来说,一辈子都不可能实授。
除了科甲、正途以及异途出身的候补外,还有一类属于地方督抚保举的,这一类候补人员大多是因为军前立功。
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湘军集团中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功人员,级别高的会被保举为提督、总兵,乃至布政使、按察使,但是朝廷都是给他们虚衔,一般不会实授。
中低级将领如果立功,也会被督抚保举为巡检、知县、知州一类的小官。如果功劳确实够大,也会实授。但是总体来说机会并不大。
有缺即用才是候补中的战斗机
在清代的官方史料诸如实录、会典等书中,经常能见到“即用”二字。比如新科进士一般都会由吏部带领引见,皇帝亲自考核之后,认为某一个进士年富力强,品行突出,那么就会授予吏部为“即用知县”。
即用知县也不是说马上就授予知县,因为全国各省的知县缺都不会是空着的,拔掉萝卜才有坑,所以只有在现任知县出缺后,吏部才会实授。
军功保举也有即用的惯例,如果前线将领立有重大军功,皇帝也会颁下特旨,恩赐即用某某官。这种情况一般称为“开缺即用”,如某人因功获候补知府,一旦在旨意中加上了开缺即用的话,那么很快就能获得知府实缺。
此外,文武各官因公殉职,皇帝为褒奖其功,也会加恩子弟,先授候补某官,然后备注开缺即用。
与开缺即用、即用某官相类似的还有“榜下即用”,这种情况不多见,只有清初时期出现过一些案例。比如顺治三年第一次开科取士的时候,因为国家当时正值中原统一的关键时期,很多省份打下来以后,空出了一大批府州县官。
朝廷一时又拿不出如此多的萝卜去填坑,只能把注意力放在新科进士上。所以顺治朝前几科殿试发榜之后,一大批新科进士出了宫就到吏部领了官凭,马不停蹄就去上任了。在史料中,就称这种铨选方式为“榜下即用”。
那么在人数众多的候补官员中,吏部是按照什么原则进行铨选的呢?其实和现任官一样,都要讲究一个论资排辈的原则。
就拿知县为例,候补队伍中自然有先有后,先获得候补资格的理论上享有优先权。之所以要加上“理论”二字,主要是因为吏部还要对具体的出身等问题进行考量。
在候补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吏部要考虑的就是出身、年龄,大的原则是:正途优先于异途、学历高的优先于学历低的、年龄小的优于年龄大的。
需要注意的是,吏部在选官的时候是不看能力的,因为未曾入仕的官员没有经过历练,也根本看不来有没有能力。除非候补者曾在地方官府中当过幕僚,在社会有一定的知名度,否则是不会优先授官的。
比如左宗棠就曾长时期在湖南巡抚幕中,他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有功,被朝中大臣誉为“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后来左宗棠被授予四品京堂衔,以候补的身份在曾国藩军中效力,不久便被超擢为浙江巡抚,其实对于左宗棠来说,当个巡抚那是手拿把掐。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