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商丘古城文庙书院开讲 解码孔子祖籍文化渊源

发布者: 孔庆亮 | 发布时间: 2025-11-4 23:02| 查看数: 18|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们脚下的土地,与儒家文化的根脉是连在一起的。”9月28日,在孔子诞辰2576周年之际,商丘市国学公益大讲堂在古城文庙书院开讲,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商丘古城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张学勇的这句话点亮了商丘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色。讲座题目为《一座活着的圣城:从归德府文庙解锁孔子祖籍地的文化密码》,商丘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李可亭主持讲座。 01.png 02.png 03.png
河南商丘孔氏宁陵派代表孔祥生发言
04.png
       张学勇在讲座中明确指出:“我们商丘,在古代是宋国的所在地。而孔子的祖籍,正是宋国。”他系统梳理了孔子与商丘的血脉渊源,从商代王室到微子启封宋,再到关键的历史节点——“孔子第六世祖孔父嘉任宋国大司马,其字‘孔’始为姓氏”,清晰揭示了孔氏得姓的源头就在商丘。
    “商丘作为殷商文化核心区,为孔子思想提供重要滋养。”张学勇进一步阐释,孔子推崇的礼制、谦逊德行等思想观念,都与殷商传统一脉相承。令他引以为豪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商丘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中华圣人文化圈”,老子、庄子、墨子等思想家都诞生于此方圆百余公里内。
       讲座中,张学勇深情地说道:“归德府文庙,不仅仅是一座地方官庙,它更是在守护和传承着孔子家族的‘乡愁’。”这座见证明清官学制度的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左殿右学”格局,述说着商丘深厚的儒学传统。历史记载,明清两代归德府籍进士超过百人,正是这片文化沃土育才的明证。
       讲座最后,孔子世家宁陵派代表孔祥生登台,带来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补充:唐代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因辽海战乱,朝廷诏令孔子第三十三代孙、褒圣侯孔德伦迁居至宋州宁陵县褚堌村(今宁陵县孔集)。朝廷在此敕建孔府、孔庙、孔林,史称宁陵“三孔”,使此地在此后175年间成为继曲阜之后又一个国家级祭孔和圣裔传承中心。
     “即便部分嫡系后裔后来奉旨归鲁,仍有一支族裔留驻宁陵,守护祠墓,形成了传承至今的‘孔子世家宁陵派’。”孔祥生的这番话,为商丘与孔子文化的深厚渊源增添了又一力证,也为本次文化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白鹏)


编辑:赵若羽
审核:郭跃旗
总监制:郭文剑 宋圣英


最新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