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当代服饰发展的根基与精神内核。在诸多汉服爱好者眼中,明代服饰被视为汉服体系的最后历史典范。 历代王朝开国之初, 都要重定始初,衣冠革新,明代也不例外。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以复兴汉族衣冠为要务:先废止元朝服制,再参酌周、汉、唐、宋之制,逐步构建明代服饰体系。该服饰体系经过以明太祖、明成祖、明世宗为主的明代帝王们的初建、调整、改革和增益过程,历经半个大明王朝才最终发展完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代服饰是历代汉民族服饰的集大成之作,但是在某些细节上面又融合了蒙元服饰元素,例如官民常穿的曳撒袍、贴里袍,都是元代质孙服的延续和传承。所以说,明代服饰是以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为主调,又吸纳了少量其他民族服饰元素的一个多元传统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同时,明代经济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在明末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为服饰的精致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明代服饰的复杂度和丰富度远胜于前,独具特色。此外,明代在立朝之初就将尊孔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于是明代服饰成为华夏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美学的重要体现。 孔府旧藏服饰,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且传承有序的传世服装体系,一直是古代服饰研究学界心目中的“白月光”,特别是明代服饰,以礼仪类别完整、形制结构多样、色彩保存良好等诸多优势优于出土服饰,在研究领域素有“半部明代服饰史”之称。 2019年孔子博物馆成立后,在文物活化利用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下,深入开展文物研究、讲好文物故事,成为我们这些资深保管员的新挑战。作为非常熟悉服饰藏品且拥有20年文物保护经验的工作者,我自此正式投身于孔府服饰研究之中。 2 0 2 2 年, 孔府旧藏服饰研究中心应运而生,并相继推出了三大学术型展览“齐明盛服——明代衍圣公服饰展”“清代衍圣公服饰展”“孔府旧藏民国服饰展”。该系列展览以衍圣公的特殊身份地位为切入点延伸展开,意在呈现以衍圣公为代表的历代官员不同礼仪场合所穿服饰的分类,以及这些服饰类别所表达的礼仪文化内涵。 同时,我们配套出版了3部系列图录、1部系列研究成果专著《孔府旧藏服饰研究——明代衍圣公卷》,在《故宫博物院院刊》等文博类顶级刊物上发表了2篇核心论文,还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以来曲阜孔庙祭祀冠服研究》。 作为孔府旧藏服饰的最大收藏单位,孔子博物馆在研究及展览策划中以物为引,与文献、图像相互印证,是“以物证史”的一次成功尝试。特别是在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中,我们从分析明代服饰的保存和研究现状出发,以阐述明代服饰制度的演变、明代历任衍圣公及其社会关系为铺垫,依据明代官员服饰的不同礼仪场合,将明代衍圣公服饰分门别类,进行多重视野下的综合分析,力求真实展现其时其境其人的真实服饰历史面貌,是对于明代服饰历史研究的补白和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