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曾在历史上出现过4支3位衍圣公并存的局面

459 0
发表于 2024-12-7 08:40:07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儒学在华夏文明历史中源远流长,是当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杆。纵观中国文化长河,能够代表儒学的非孔子不可,当然孔子早已故去,而作为孔子传承的孔氏则成了儒学的传承代表,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的“脊梁”。每一朝每一代都对孔氏礼遇有加,甚至争相追捧。不过几千年的岁月里,孔氏也经历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氏在历史上曾同时出现过四支传承脉络,每一支都被各自统治者的加封。他们自称各为正统,那么,四支、三圣的存在到底是如何造成的,谁才是真正的正统,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孔氏的分裂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是宋朝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这一年北宋灭亡了,南渡的宋人在临安建立起新的国家,这便是南宋。这一年除了对宋朝至关重要以外,对于孔氏同样如此。跟随皇室王室一起南渡的,还有衍圣公孔端友,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26岁的孔端友登上衍圣公之位开始,他一直是孔氏的代表,更是朝廷认可的正统。孔端友在离开曲阜之前,把三孔之地留给了弟弟孔端操看守。随后三孔之地先是沦落到伪齐的手中,进而又被金国霸占。孔端操也就在刘豫和金国的手下成为了衍圣公,由此便出现了南北两位衍圣公并立而存的局面。处在金国统治下的衍圣公,从孔端操的次子孔璠开始,拉开了北宗传承的序幕。
       至于正统的南宗孔端友一脉,由于孔端友没有后代子嗣,无奈只能把自己当初带在身边的侄子孔玠过继到自己名下,让他继承了衍圣公的爵位。过继而来的孔玠不是别人,正是其弟孔端操的第4个儿子,所以说南北两宗的衍圣公都是孔端操的后人,只不过两宗处在不同的政权领导下而已。
       金蒙统治下的孔氏
       从孔端操的儿子孔璠被确立为衍圣公开始,金朝就牢牢的把控住了孔氏北宗的传承。当衍圣公的职位传承到孔元措的手中之时,他在金贞祐三年(1215年)年离开曲阜,到南京(开封)任职去了。临走之前,他又把三孔祭祀的权力交给了弟弟孔元用。此时的金国也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刻,山东在金兴定四年(1220年)被木华黎打了下来,孔元用也成为了木华黎手中的工具,他被蒙古人册封为衍圣公。4年后南宋又把山东收了回去,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竟然没有废除孔元用的衍圣公。南宋宝庆元年年(1225年)山东又被蒙古人抢了回去。孔元用又复投向蒙古人,他的衍圣公名号也就保留了下来。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五月壬寅,宋理宗下诏《以孔万春为衍圣公诰》授孔万春承奉郎、袭封衍圣公,专主衢州家庙祀事。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朝廷任命孔万春为衢州府通判,但不必到府衙办公,专奉家庙。至此,历史上就出现了4支、3位衍圣公并立而存的局面。
      金国人把持的孔元措,蒙古人手中的孔元用和南宋临时在山东使用的北宗孔元用,最后则是南宋南宗孔万春。这便是因国家政权更迭造就的孔家南北两宗历史变革,这种变革一直持续到了元朝之始。
       北宗趋于一统
       孔元用获得衍圣公名号之后,就跟着蒙古大军一起来到了青州前线,充当蒙古人辅助,只是没想到孔元用次年直接死在了前线。他的爵位,自然由他的儿子孔之全继承了。反观金国方面的孔元措,在金哀宗南逃蔡州之后,他被南京(开封)留守的将领崔立,连同金国的王室一起擒获送给了蒙古人。蒙古人对于王室成员并不感兴趣,直接在青州城外就将他们通通斩首,当然女性还是被留了下来,送到军队当中充当玩物去了。孔元措被耶律楚才救下,让他回到曲阜继续当衍圣公。既然孔元措回来了,那么孔之全的衍圣公就被迫交了出来,由此,北宗便完成了形式上的一统,回归到了孔元措的衍圣公之位上。
       内部争夺衍圣公爵位导致爵位空缺数十年。
       孔元措虽然登上了衍圣公的爵位,但他的命运同孔端友一样,没有后代子嗣。无奈他只能将爵位传给了弟弟孔元綋的孙子孔浈,可他的这一番举动却惹来了孔元用的孙子孔治的不满。此时的蒙古大汗是蒙哥,他接到了孔治的奏报,声称孔浈并非孔家子嗣,而是李家的孩子,要求归还衍圣公的爵位。蒙哥作为蒙古人对于儒家并不重视,反而对于这种争权夺利的行为十分看不惯,在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直接废除了孔氏的衍圣公爵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亡之后,唯一剩下的南宗衍圣公孔洙在觐见元廷皇帝时也提出辞爵的请求,忽必烈同意了。到这里,衍圣公的爵位便停止了。一直到了元元贞元年(1295年)元成宗诏令孔治为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孔治去逝,其子孔思诚成为衍圣公。可关于衍圣公爵位的争执却并没有停止,曲阜孔氏家人对孔思诚的血缘提出了质疑。元仁宗便对其血脉进行调查,遂罢免孔思诚,于延祐三年(1316年)授孔思晦以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给四品印。由此,明清时期的衍圣公传承都是在孔思晦这一脉进行的,如今台湾地区的孔氏也是由此脉传出。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