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BBS
群组
Group
阙里史话
孔氏动态
家谱续修
儒学纵横
旧版网站
登录
立即注册
孔氏宗亲网
»
社区
›
社区大厅
›
历史掌故
›
孔氏的历史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孔氏的历史
645
0
孔祥洋
Lv.7
发表于 2024-11-27 11:55:50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名的姓氏,它是《百家姓》中排名第25位的孔氏。孔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尊贵、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姓”、“儒家第一姓”。孔氏的始祖是谁?孔氏的人口有多少?孔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孔氏的故事吧。
孔氏得姓历史
孔氏的得姓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出自子姓,是商朝建立者成汤的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和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
2.出自子姓,是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的后人。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上卿,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这一支孔氏最为著名,因为它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孔子即是孔父嘉七世孙。
3.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郑国公族的后裔。郑穆公之子公子志,字士孔,后为姬姓孔氏;郑穆公另有一子公子嘉,字子孔,其后代中有人名叫孔张,后代亦成姬姓孔氏。
4.出自姜姓,是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公族有一位名叫孔虺的人物,其后为姜姓孔氏。
5.出自妫姓,是春秋时期陈国公族的后裔。陈国公族有一位名叫孔宁的人物,其后代成为妫姓孔氏。
6.出自姞姓,是黄帝裔孙伯鯈的后裔。伯鯈为姞姓,封于南燕国,后被郑国攻灭。该国公族奔卫,世为卫卿,为姞姓孔氏。这一支孔氏也很有名望,因为它出了两位春秋时期卫国重臣——孔达(庄叔)和孔文子(孔圉)。
7.少数民族改姓或冒姓。清代满族有孔姓,世居沈阳;满族温屯氏、温都氏、扣岱氏、库雅拉氏、崆果罗氏等后均改姓孔;锡伯族、景颇族、裕固族、独龙族等也有改或冒用孔姓者。
孔氏人口数据
孔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姓氏之一,根据2007年的数据,孔姓人口约为27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21%,排名第98位。根据2009年的数据,孔姓人口约为280万,排名第83位。孔氏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孔子后裔的不断繁衍,以及少数民族的改姓或冒姓。
孔氏地区分布情况
孔氏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其中,山东是孔氏最大的聚居地,占全国孔姓人口的近40%。这与孔子的故乡曲阜有关,曲阜是孔氏家族的祖地,也是孔子祭祀的中心。历代朝廷都对曲阜孔氏给予了特殊的优待和尊崇,称为“天下第一家”。曲阜孔氏被分为内院和外院两大支系,内院是真正的孔子后裔,外院是冒用孔姓者。内院又分为五位,即袭封位、中散位、侍郎位、中舍位和博士位。外院又分为五院,即宅上院、洙泗院、驾部院、文登院和三传院。这些支系都有自己的字派和谱系,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家族组织。
除了山东外,河南也是孔氏重要的分布地之一,占全国孔姓人口的近20%。这与郑国公族和南燕国公族有关,他们都是孔氏的始祖之一。河南孔氏主要分布在郑州、开封、洛阳等地。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也有不少孔氏人口,这与明清两代的迁徙和流动有关。一些曲阜孔氏为了避免战乱或寻求发展,迁移到了这些地方,并在当地扎根。此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或冒用了孔姓,如满族、锡伯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地。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孔祥洋
Lv.7 版主
主题
49
回帖
20
积分
346
+ 关注
发消息
图文热点
山河承瑞气 春节祭圣祖
134 人气
#社区管理
关爱老人 情暖孔家
279 人气
#各地孔氏
孔氏平阳派二支宣城士愷公房 举行祭祖典礼
425 人气
#家谱续修
浙江天台孔氏宗谱
1658 人气
#家谱续修
推荐话题
1
维修中的上海孔庙
2970 阅读
孔庆亮
2
孔垂长、孔令立、孔众在京聚首共同出席孔子世家谱工作交流座谈会
2577 阅读
孔庆亮
3
申请入谱需要什么手续
1935 阅读
孔令魁
4
广西孔子后裔奖学活动在柳州举行 孔令玉会长出席颁奖典礼
2615 阅读
孔卫东
5
那些年 上海孔氏
2447 阅读
孔庆亮
最新发布
山河承瑞气 春节祭圣祖
关爱老人 情暖孔家
孔氏平阳派二支宣城士愷公房 举行祭祖典礼
明朝四次毁灭天下书院,如此王朝怎么可能学
宁陵派三支曹县分支昭蔚公支神龛点主仪式圆
孔子眼里的君子人格!
兰州孔子文化研究会开展赠谱活动
清代河南书院祭祀建筑的主要类型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
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